烏克蘭替臺灣擋了很多子彈(圖)


2022年4月11日,烏克蘭士兵在盧甘斯克地區的前線戰壕中射擊。(圖片來源:ANATOLII STEPANOV/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25日訊】有美國媒體近日將烏俄之戰冠上「第二階段」,指的是俄羅斯2月下旬入侵烏克蘭,不只沒有如莫斯科當初所設想,幾天或幾週內就可把烏克蘭政府推翻,開戰之初,就連美國輿論也都暗示了這場戰爭會在俄羅斯大軍壓境下很快落幕;迄今,倒是反證俄國軍隊並非大多數觀察家預測的那麼神勇,且形同「俄軍第一階段打了敗仗」,於是普丁才又重新將注意力轉向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打算在那扶植傀儡政府。

回溯戰爭開打第一週,儘管美國和盟國高度合作經濟制裁俄羅斯,卻沒有人認為這有辦法實質阻止俄羅斯拿下烏克蘭,眼看烏克蘭堅不投降,還偶有讓俄軍戰損的消息傳出,情勢才漸漸出現變化。加以烏克蘭多個城市無端被轟成廢墟,大批難民不斷出逃,再又使它得到絕大多數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美國支援烏克蘭的行動,也在這一刻有了轉向。

3月中,美國政府再次宣布追加擴大提供烏克蘭武器,前後軍武支援達10億美元,救濟總額達20億美元。根據美國國務院原先批准和其他國家間的防禦設備第三方轉讓,則使當下除美國外,至少有30個國家正直接向烏克蘭追加武器。再到4月21日,美國最新宣布將交付120架「鳳凰幽靈」(Phoenix Ghost)無人機給烏克蘭,用於空中火力馳援頓巴斯,此舉甚至被指美國已向俄羅斯宣戰,這和一個半月前經濟制裁的效應無法等量齊觀。

猶記得三月初,臺灣基於本身也受中國侵略威脅,對烏克蘭戰況格外關注,美國媒體曾分析臺灣之所以心系烏克蘭,主要擔心「如果俄羅斯成功佔領烏克蘭,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將這樣的結果視為其他國家對中國進犯臺灣開綠燈。」這當然是臺灣最不樂見的發展,同時這場戰爭更在檢驗臺灣最重要盟友──美國的國力、信譽、和在全球體系下的權力分配,過程中關於美方如何援烏,便間接給了臺灣某種自我判斷,比方說美國若無法確保烏克蘭這一獨立、民主的國家續存,它保衛臺灣的力度是否會遭到質疑?

不過,在美國宣布送交武器給烏克蘭的3月中之前,美國各界對於是否要和俄羅斯開戰,議論之間,並沒有顯著「出兵抗俄可顧及臺灣安危感受」的聲音出現。當時美國輿論對如何看待烏克蘭危機,原來也多有紛歧,一方認為縱然鞏固北約防禦很重要,但美國關鍵利益在亞洲,軍武資源本來就應該專注於亞洲部署,而非投入烏克蘭戰場;但另一方的反駁是,如果美國表現得太過「重亞輕歐」,不等同給了習近平一個「美國實力正走向衰弱」的有力證據,彷彿昭告自己確實已無法兼顧全局,尤其美國若還想領導歐洲一起反對霸權國家,那麼直接迎戰一個比中國稍弱的敵人──俄國,不是很好的機會?美方初期未積極就武力上表現協防烏克蘭的決心,考量其來有自(包括顧忌引發世界大戰),卻也因為這段「觀望期」,又讓臺灣疑美論者大肆藉題發揮。

之後,一切又因為烏克蘭本身作為,使得無論俄國、美國的劇本都不斷隨之改寫。澤倫斯基的能言以及烏軍的不畏戰,至少讓自己沒有再像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一樣,不到月餘就讓俄羅斯佔領得逞,意即,正因為烏克蘭的頑強,讓「美國的抉擇」變得相對單純,也才帶來了一段烏軍抗俄戲劇性的發展。

也所幸烏克蘭撐到現在,原本跟著喊「俄羅斯是遭北約威脅才不得不打烏克蘭」、「美國背後操控烏克蘭」、「小國不該挑釁大國」等等論調,很明顯聲音都趨小了。就像俄軍亟欲拿下的頓巴斯,當地為數不少是說俄語的親俄民眾,但「當炸彈落在你的房子上,對俄羅斯原本潛在的同情也會瞬間變成了強烈反感」。

過去幾年來,中國對臺灣發動了多少無煙硝戰爭,左手挖走邦交國,右手利用經濟槓桿企圖在全球舞台上孤立臺灣,還直接干預臺灣民主,明的有軍事恐嚇,暗的是假訊息滿天,較之烏克蘭,臺灣不也一路多靠自己挺到現在。今天,民主與威權的競爭,早不只是幾個少數國家間的事,更不只存在於臺灣和中國,而是這個時代的特徵,台海安全國際化,到頭來和烏克蘭一樣,都不是「喊出來」的,是在自助下局勢因運而生。

回頭看過去一個多月烏克蘭戰事起伏,臺灣內部「疑美論」的立基相形弱化許多,就算再不信美國,也至少知道不讓自己活得那麼失敗主義。再者,當俄羅斯違逆國際社會對和平的渴望,唯獨中國選擇站在它那邊時,儘管其他歐洲國家沒有因為這場戰爭特別凸顯關注臺灣,卻也愈來愈因為「中國的行為和反應」而對中國投以更多懷疑目光。從這點來看,烏克蘭的反抗雖然不直涉臺灣,且戰爭還在繼續,但這個國家到目前為止的表現,其實也替臺灣擋了不少內外無形的子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上報》李濠仲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