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3月始30省超32萬人感染 逾71萬人醫護觀察(圖)

 2022-04-13 15: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中國疫情
中國疫情3月以來30省本土感染者超32萬,目前還有愈71萬人在醫護觀察,上海最嚴重,學者批:盲目清零「沒把中國老百姓當人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國COVID-19疫情自3月份以來有30省區市本土陽性感染者超32萬例,目前還有逾71萬人在醫護觀察。4月12日,中國24省區市再新增2萬7920人,上海名列前茅達2萬6330例,其次為吉林1085例、江蘇75例。上海疫情惡化,中國官方仍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被學者批為:盲目清零「實際上是沒把中國老百姓當人看」。

中國超71萬人正在醫護觀察

中國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數據,4月12日,中國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6420例,其中,上海25141例,吉林852例,江蘇71例,廣西71例,安徽60例,湖北44例,河北37例,遼寧31例,浙江19例,山東19例,江西16例,河南11例,青海11例,雲南10例,廣東9例,福建7例,山西4例,四川3例,黑龍江2例,天津1例,內蒙古1例。

4月12日,中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500例,其中,上海1189例,吉林233例,廣東22例,海南14例,浙江12例,福建7例,江蘇4例,山東3例,河南3例,黑龍江2例,湖南2例,陝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遼寧1例,安徽1例,江西1例,湖北1例,雲南1例。

截至4月12日24時,中國現有確診病例21826例(重症87例),疑似病例2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接者453136人以及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57490例。

不過,儘管官方提供疫情數據,但外界質疑數據的真實性。

3月以來30省本土感染超32萬人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12日下午,中國國務院防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3月1日至4月11日,中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325303例,波及30個省(區、市)。上海連續8天新增感染者超過1萬例,疫情處於快速上升期,社區傳播尚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預計未來幾日新增感染者人數仍將處於高位。吉林省疫情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仍在高位。長春市每天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但管控區內社區傳播沒有完全阻斷。

會上,中國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疫情仍在高位運行,波及範圍進一步擴大,防控正處於關鍵緊要時期。要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堅定信心,更加堅決果斷,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截至目前,全國16個省份調派醫務人員4萬餘名和每日238萬管核酸檢測的能力支援上海。

據央視網報導,截至4月11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3億32.8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為12億4492.3萬人。

學者:盲目清零「是沒把中國老百姓當人看」

目前,中國的疫情都在看上海,以4月12日為例,中國新增本土陽性感染者27920人,上海為26330例,佔比超百分之94,上海這個愈2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採取「清零」防控,造成的次生災難數不勝數,市民怨氣衝天,在社交平台上嗷嗷叫,但中國官方仍多次強調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引發外界批評。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指出,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具有港口、航運中心、金融中心等特性,現在又要發展科創中心。採取清零策略和嚴格的封城,會造成兩岸供應鏈停擺,時間拖久不確定因素上升。周邊的昆山等其他都市也受上海航運受阻影響,金融業也受衝擊。

旅美獨立評論員魯難指出,奧密克戎的重症比例低,除了頭昏腦熱,大部分沒有什麼症狀。清零政策本質跟共產黨鬥爭哲學一致,清零是政治需要,不是病情嚴重造成。魯難痛批:「不是奧密克戎衝擊了上海的醫療體系,而是政治因素指定要政治清零的政策,擊潰了上海的醫療體系。」

前美國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病毒研究員林曉旭也指出,「中國目前作法相當於開逆行車、逆向行駛,跟他們一貫政治正確、政治挂帥分不開。中央政策變成考驗地方跟不跟中央一致、能不能聽黨中央指揮?」中央要搞運動式防疫,中國最後的文明窗口上海也幻滅。林曉旭還說,中國政府盲目相信「人定勝天」,採取極端政治手段欲達到清零效果,實際上是沒把中國老百姓當人看。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