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到全國統一大市場 習近平要幹什麼?(圖)
從內循環到全國統一大市場,習近平要幹什麼?(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現在的經濟形勢,按照中國總理李克強4月7日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所說,「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運行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就在這個時候,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此前還有經濟內循環的政策,從內循環到統一大市場,習近平要幹什麼?
港臺時間4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
該《意見》基本涵蓋了所有的經濟領域,官媒聲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為今後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
「全國統一大市場」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句,中共早就開始謀劃。
2021年12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第二十三次會議。
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
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出,要「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
根據官方的解釋,「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指把物流成本降下來,同時,全國統一市場的構建也會拉動消費,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共提及25次「穩」字,而2020年只提及13次。而且會議還提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凸顯中南海對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開這一特殊年份經濟形勢的擔憂,因為習近平試圖連任。
有觀點認為,中共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一舉措與「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經濟模式如出一轍,反映中國正在加速退回毛澤東的計畫經濟時代。
這是對比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經濟現象得出的結論,但時過境遷,經濟模式和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現在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都是過去不曾有的,而且現下的工業、服務業等活動都不可能回到毛澤東時代的狀態。中共的慾望和野心也早已經膨脹數倍,要的不僅僅是對老百姓的普通控制,畢竟現在中國就好像一座大監獄,人們無基本人權和自由可言。
其實把各類線索串聯起來,就可以發現,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習近平在不斷調整其策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後來的經濟「內循環」政策,以及現在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習近平的經濟政策不斷內斂。
簡單來說,習近平急於開啟全面內需市場的發展,應對現在及未來與世界脫鉤的外需環境變化。
例如,川普(特朗普)政府對中興和華為等公司制裁,以及發動貿易戰,在經濟、科技等領域與中國脫鉤。
而且經過疫情的衝擊,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已經發生了轉移,逆全球化的行動風起雲湧,將成為2022年的經濟主要基調。大國博弈會更加激烈,因為中共的存在對全球都是一個重要的威脅。包括哪些暗地裡和中共勾勾搭搭的政府、政客也是一樣,勢必遭其昏招兒反噬。
特別是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資本市場、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迅速採取行動終止長期的商業和投資關係,力度已經超越了西方政府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俄羅斯與全球經濟的脫鉤,將促使各國政府和公司更廣泛地重新評估產業鏈和供應鏈,並重新考慮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國家都參與其中,成為全球化產業鏈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環。也許當時人們沒有意識到,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全球就會大亂。
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的初衷,是各國經濟貿易關係相互依賴度越高,世界越和平,越不會發生衝突。但將中共引狼入室之後,其加入WTO享盡紅利,賺取了大量外匯,卻打亂了貿易秩序,二十年來WTO最多的糾紛就是中共引發的。疫情爆發後,中共利用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基礎產品生產能力,前期對防疫物資幾乎完全掌控,造成其他國家醫療系統的紊亂。
疫情以至俄烏戰爭,都會讓世界看清楚,全球化勢必要終結,各國需要重建自己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避免來自流氓政權的威脅。需要強調的是,中共才是整個世界最大的威脅,目前其利用聯合國五常地位、經濟體量優勢等,或明或暗的支持俄羅斯。
中共百年來一直在逆境中生存,依靠謊言和殺戮成長,任何事情都會做最壞的打算。
並且俄烏戰爭給習近平一個很好的觀察機會:假如類似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降臨到自身,該怎麼辦?
於是,基於這幾年來的國際局勢變化,需要提前做好相應準備,也是習近平所說「迫切需要.....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根本原因。
《意見》也提出: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
也就是說,在經濟「內循環」的基礎上,習近平試圖擴大並激活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畢竟,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和消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可小覷。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受到疫情和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消費數據不樂觀。同時家庭債務中大部分是房屋抵押貸款,長期來看百姓們的消費能力被透支、竭澤而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