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一千多年的穀物 顆粒竟然還沒有腐爛(圖)
存放一千多年的穀物顆粒竟然還沒有腐爛。(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穀物是人類維持生命的主要來源,是農夫努力耕種給人類帶來的福祉。但是農作物經過一兩年的時間就不那麽新鮮,甚至長蟲或腐敗不能吃了。
但是古代卻有糧倉遺址,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存放的穀物顆粒竟然還沒有腐爛。不但能吃還能發芽長穀物,神奇不?
2004年,河南省洛陽的一家公司在搬遷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倉庫,該倉庫看起來像是古代用來儲存貨物的,接著文物部門的考古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經過調查,考古隊員判斷下面有一個大規模的古代遺址,隨即展開挖掘。經過專家多方面的考察後認為,該遺址極有可能是隋朝著名的回洛倉遺址。這座糧倉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裡面發現了287個倉窖,經過估算能存上億斤糧食,面積更是相當於五十個足球場那麼大。同時專家還在160號倉窖中發現了一整窯的穀物,約有五六十萬斤,而這些存放一千多年的穀物顆粒竟然還沒有腐爛。
於是專家將這些穀物送到當地農業部門進行種植,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這些千年前的穀物就像普通穀物一樣結出了穗粒。那麼為什麼這些穀物會保存得這麼好呢?經過對糧倉結構的仔細研究,專家發現糧倉實際上是位於一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此地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水方便,地下水位遠離糧倉,所以根本不會被冷空氣侵蝕。糧倉不會腐爛的另一個原因是糧倉被分為多層,每一層都被草木灰保護著,這可以有效防止糧食腐爛。由此可見,隋朝是農業發展的全盛時期。
根據史料介紹,隋煬帝建造的這個糧倉所儲存的糧食,到唐朝時期都還沒有吃完,這足以說明這個糧倉讓人咂舌的驚人儲量了。這麼大規模的糧倉,考古人員還是第一次見到。其建造技術和技巧讓在場的眾人都很驚訝,甚至連專家也認為現代技術都難以超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隋朝(581年——618年)只存在了38年,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短命的王朝,雖然歷史不長,但是意義重大。隋文帝和隋煬帝父子二人,他們為華夏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傑出貢獻,為後來大唐的興盛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