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清零」開始變調?死撐也沒錢燒了(圖)
香港一個運動場被改作病毒檢測站。(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2年3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新冠病毒疫情有趨緩跡象,特首林鄭月娥宣佈解除社交距離措施的路線圖,同時暫緩推行全民強制檢測這個「動態清零」硬任務,惹來一些極左人士的批評。有學者分析,病毒根本無法「清零」,現在不過是「死撐」,而背後龐大的經濟代價,也正在迫使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開始轉調。
香港3月21日新增14,068宗確診個案,連續三天少於2萬宗。當天,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宣布調整防疫政策,包括「暫緩」她一個月前公佈、原訂於3月底推行的「全民強制檢測」。
清零還是共存?林鄭認未能釐清
林鄭稱,專家評估香港目前可能已經有數百萬人感染,不適宜在現階段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在這個全民的核酸檢測方面。加上大陸專家認為香港社區組織動員能力較弱,做不到「不落一戶一人」。她坦言,推行全民強檢香港社會要「付出很大代價,但防疫效果可能很細」,她認為那些當天早上仍在施壓她做全民強檢的人士,需要反思。
過去港府是緊跟中央實行「動態清零」,完善選舉後的「愛國者」立法會議員和親共傳媒也將「清零」視為金科玉律,一面倒力推「全民強檢」。如今林鄭宣佈政策大轉彎,有記者問到,這是否代表港府選擇採用「與病毒共存」政策﹖林鄭月娥稱,香港有一段時間不斷爭拗究竟抗疫模式是甚麼,現階段未能夠完全釐清,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評估及總結。
美國之音報導,林鄭月娥宣佈「暫緩」全民強檢,正好是深圳市結束為期7天封城強檢。報道指,深圳封城對當地經濟及工業生產造成巨大衝擊。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鐘劍華認為,中國大陸對是否堅持「清零」政策開始轉調,可能亦意識到「清零」政策可能要付上龐大的經濟代價,香港暫緩全民強檢,可能是「清零」政策調整的先兆。
政治「清零」的損害開始浮現
鐘劍華認為,從一開始,北京處理疫情就令人覺得是政治掛帥,香港也是一群「極左」議員為求向「阿爺」表忠而施壓要求全民強檢,完全不理會香港實際情況。但是,如今連中國大陸和個別人士的調子都開始在調整,「以前那種堅決『清零』、只有這種方式最適合中國的講法,現在就多講了涉及經濟及社會代價⋯⋯起碼我覺得它們(北京)都感受到這樣的清零政策所造成的損害了。」
他指出,抗疫問題最終都要回歸實際,無法硬來。人類歷史上能夠「清零」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種,連「沙士」(SARS、薩斯)都沒有「清零」過,如今還在動物身上發現。就算中共自己不承認,但事實上面對疫情,「用這個泛政治化、政治掛帥的方式來處理,我不覺得有效。」
民間:清零兩年 疫情來得更猛了?
3月17日中共政治局常委開會討論疫情形勢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繼續要求「動態清零,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同時要「黨政主要領導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然而實際上,最新一波Omicron變種病毒迅速蔓延全國28省。中央社報導,中國民間對這波疫情來勢之迅猛感到驚訝外,也不無「清零了兩年,為何疫情反而來得更猛」的疑問,網路上不乏私下或半公開的貼文討論。
多維新聞網21日也發表文章,直指「中共正在遭遇抗疫中期關鍵考驗」,稱這波疫情不同於2020年的武漢,當時為穩控疫情不惜一切代價舉全國之力。但如今疫情進入第3個年頭,更迫切需要「平衡經濟民生」,要「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果」。中國一直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正遭遇外部世界的持續質疑。而在中國內部,在清零政策指引下動輒封城封區等嚴厲管控手段,開始積累民怨。
文章提出,中國防疫模式暴露出的問題,首先就是嚴厲問責制下,地方政府的「層層加碼」與「一刀切」,官員為證明「自己在做事情」,一有本土確診病例的第一反應便是封區乃至封城,由此造成的悲劇還是不斷發生。
清零很燒錢 政府財政開始吃緊
「清零」方針開始變調的另一個原因,也可能是中國政府沒錢了。中央社引述香港英文紅媒《南華早報》19日報導,要執行「清零」政策,要配合採取嚴格封城、普篩與政府指定設施執行隔離等,種種措施所費不貲。2020年中央曾補助地方政府抗疫經費,但去年起,地方政府必須以各自財政收入應付,許多地方已面臨財政吃緊的壓力。
據上海以西的蘇州市上月通報,2月13日起因抗疫已花掉人民幣1.2億元,其中大部份用於增添防護設備、核酸檢測與醫療照護等。
報導又指,在中國,核酸檢測每人要花費介乎24至48元人民幣之間。對於許多人口破百萬、而當地民眾每人每年醫療支出不超過200元的地方政府而言,實在是難以負擔。例如中國最貧窮省份之一——寧夏省省會銀川市,當地居民每人每年公共衛生花費不到30元。
報導引述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 Inc.)16日指,中國要執行全民檢測,需要使用由實驗室化驗樣本的核酸檢測。但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極快,意味著核酸檢測力有未逮。穆迪還指,若是Omicron的疫情持續蔓延,將在第一季浮現更多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因素,假使封城持續,經濟的陣痛可能會延續到第2季。
同時,中央正加緊對地方政府債務的調控,以防止金融崩潰,此舉已影響到若干地區的融資籌措,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因房地產市場放緩而受到影響。
在香港,儘管政府財政依然穩健,但嚴格的防疫政策令百業蕭條,失業率飆高,更致命的是關乎金融和經濟命脈的外資,對嚴格的入境限制和隔離措施抱怨連連,開始陸續撤走。港府不得不宣佈鬆綁措施,包括4月1日起取消來自英美等9個國家的航班禁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