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詩人雖然作品少 卻憑一精品聞名中國(圖)
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鸛雀(圖片來源:Yanxutong1215/維基百科)

唐朝詩人王之渙流傳下來的詩詞不多,但幾乎每首都是精品,被人們所熟知。這首《登鸛雀樓》更是耳熟能詳,幾乎連三歲小孩子都可以背出來。

登鸛雀樓》全詩僅二十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講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幾乎沒有人不知曉的,但也可能是人們太熟悉這一首詩了,反倒忘卻關注它的內涵。中國人常常講江山社稷,那麼這一首有山有河(與江涵義差不多)的詩,具有的喻意本就非常的宏大。太陽依山而慢慢的消失,黃河流向大海。詩人所描繪的場景既大又遠,以此說明詩人的志向遠大一定不為過的。王之渙把大自然的兩個自然現象給形象的描繪出來,說明他開闊的心胸。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登高樓遠望是最表面的涵義。這也是我們最先想到的,因為題目就是《登鸛雀樓》。而後人真正想到的或許不是這些,而是它的喻意。要想看的遠就要站的高,鼓勵人們奮發向上。才是它的真實目的吧。

其實想想,王之渙前面講的已經看到了消失的太陽和入海的黃河,那麼這裡的「窮千里目」會看到什麼呢?或者說是詩人想看到什麼呢?超越江山之外,也就是超越了人世間的一切名利,自然會有人能想到修煉,也就是民間時常提及的成仙得道。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理,都是沒有錯的。我們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是在鼓勵自己在學業上有進步,有人認為是鼓勵自己在工作上的更上一層樓,而有人則認為是鼓勵自己超越人世間的名利情仇,都是沒有錯的。

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鼓勵,每個人都可以有所領悟,這才是王之渙創作《登鸛雀樓》這首詩的高人之處吧。

本文留言

作者林雨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