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的啟示:對臺戰略模糊還管用嗎?(圖)
臺灣驅逐艦(圖片來源:SAM YEH)
【看中國2022年3月1日訊】俄烏戰爭不斷升溫之際,美國加緊援助烏克蘭,但並未鬆懈對臺灣的支持,派出多位前軍事與安全官員訪臺。多位軍事專家表示,中國仍然構成首要威脅,對臺戰略模糊立場值得重新考慮。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一(2月28日)指派跨黨派資深代表團搭乘行政專機訪問臺灣。代表團成員包括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克∙穆倫(Mike Mullen),前副國家安全顧問梅根∙奧蘇利文(Meghan O’Sullivan)、歐巴馬任內的副國防部長米歇爾∙佛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以及兩位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亞洲事務主任麥克∙格林(Mike Green)和麥艾文(Evan Medeiros)。
臺灣總統府稱,在烏克蘭情勢嚴峻之際,此事彰顯臺美關係的「堅若磐石」。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日呼籲美國放棄以往對臺灣的模糊戰略,改為明確表示其保衛臺灣的立場。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臺灣是中國的事,不關日本的事,呼籲日本停止「挑釁滋事」。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2049 Project Institute)資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在電郵中對美國之音表示,俄烏戰爭帶來的核心教訓就是,戰略模糊行不通,易受攻擊的、脆弱的民主政體一旦孤立就很危險。
易思安:「在我看來,拜登總統應該派遣他自己的高官拜訪臺灣,而不是現任政府以外的人。他應該和蔡英文總統通電話,並公之於眾。他應該派美國海軍驅逐艦進行港口訪問。他應該命令美軍開始和臺灣進行雙邊訓練。為了恢復威懾力,美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必須在亞洲建立一個類似北約的集體安全機制,保護所有民主政體,特別是臺灣。」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將於3月2日至5日訪臺。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對美國之音指出,美國傳遞出安撫印太盟友的信號,臺灣應展現出堅決自衛的決心。
「現在所謂的戰略模糊,在我觀察是‘建設性清晰’。官方文件不會說協防臺灣,可是從官員用語展現的是要協防臺灣,這是一種外交藝術,文件不講,用演講和指示來講。當然我們希望可以走向清晰,這是嚇阻侵略的最有效方式。蓬佩奧和格林他們來臺灣,臺灣應該特別展現自己的防衛決心和意志,不是搭便車的態度。」
專家:臺灣比烏克蘭難攻,俄軍暴露多重弱點有警示作用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五天,至今未攻下基輔。2月28日,雙方在白俄羅斯邊境舉行的首輪談判結束後,基輔再次響起爆炸聲。
美國國防部官員在週一的簡報會上表示,俄軍行進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後勤補給不足和烏克蘭人的強硬反抗。目前估計有12萬俄軍入侵了烏克蘭,發起了380次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攻擊。
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院(ISW)2月27日發布報告指出,俄羅斯原先預計用少量兵力摧毀烏克蘭防禦系統的戰略已經失敗,目前正在重新調整,準備面對規模更大、更困難且更持久的戰爭,可能會調動更多空軍和火炮,包括用重火炮攻打基輔。
蘇紫雲認為,俄軍在第一階段太過輕敵,妄想重複二戰中德國攻擊法國的模式。「俄羅斯想發動閃電戰,其實現在這個時節不適合俄羅斯機械部隊行動,烏克蘭冰雪融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俄軍在高速公路被擊毀。俄羅斯用精準彈藥攻擊烏克蘭城市,希望打擊其民心士氣,快速投降,現在看來普京的賭博失敗了。」
蘇紫雲指普京透過「保護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
」製造出兵藉口,可被視為1936年「滿洲國時刻」重現,臺灣應吸取教訓,嚴厲打擊內部親共組織,以防習近平藉機侵臺。
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週日將核威懾力量置於高度警戒狀態。曾在北京駐點22年的臺灣軍事專家亓樂義告訴美國之音,「我非常意外,照理講和核武完全無關。常規武器你也沒有大打,為什麼一下子跳到核武?全世界沒有人在用核武威脅俄羅斯。」
按照2013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友好合作條約》,在烏克蘭遭到核威脅的情況下,中國應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亓樂義認為,俄空降兵此次在離基輔約25英里的安東諾夫機場實施了失敗的空中突擊作戰,中國可能會引以為戒。
「俄羅斯如果能用突擊、空降的方式奪取這個機場,再引進後續梯隊的突擊部隊,用營、團、旅慢慢進來,戰果就能慢慢擴展。顯然這一步沒有做到,出現戰力空隙。俄羅斯很想在最短時間內、在基輔附近來一個‘中心開花’,從外線直接插入烏克蘭心臟地帶,實施斬首行動。但整個烏克蘭沒有一個城市被完全拿下來,制空權好像也沒有。這種打法效力最高、風險最大,需要高度協同性。中國如果想要複製,從臺北附近來一個‘中心開花’難度更大,越海垂直機降難度非常大。」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觀察員、日裔軍事評論員凱爾·溝上(Kyle Mizokami)撰文指出,外界認為中國過去將大規模空襲作為登陸臺灣的方式之一,安東諾夫機場戰役可能會讓中國認清空襲的風險,加大建設兩棲戰艦。
蘇紫雲表示,相比於烏克蘭,臺灣在地緣戰略和地形方面具有優勢,結合國防資源,有很大機會阻止解放軍的軍事冒險。
「第一,整個戰場形態不同,烏克蘭是地面戰(ground warfare),臺灣這裡是海空戰場,防禦方法不同。第二,潛在的盟友介入台海問題比較輕鬆,台海這裡海空作戰是科技為主,協防風險較低。第三,因為有海峽,臺灣比烏克蘭幸運的是敵人很難走路或開著戰車越過邊境,還是要兩棲登陸,這個過程臺灣有很大的機會防禦成功。」
臺灣應加強後備軍建設和應戰計畫
烏克蘭民兵組織已招募十多萬名志願軍成員,拿起武器保護國土,激發外界關於臺灣後備軍的關注。
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學院資深研究員的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26日的一場講座中指出,烏克蘭跟臺灣之間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烏克蘭人更願意為自己挺身而戰。
關於烏克蘭戰爭對臺灣國防的啟示,亓樂義認為,「第一,抗敵意志一定要凝聚,自從香港國安法公布,臺灣大部分老百姓看得比較清楚了。這次經過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大部分臺灣人覺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第二,‘常後一體’,後備力量和常備力量在動員上有效結合,常備部隊將近二十萬,後備也應該動員達到五十萬,在最短的時間動員起來;第三,從這次(戰爭)來看,制空權至關重要,臺灣的防空系統、防空武力要預置。」
亓樂義強調,臺灣跟烏克蘭最大的不同其實在於,美國有《臺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美臺現在要開始協商準備:關於銜接戰備等級、建立聯合作戰的基本框架和通用的溝通協定,還有允許臺灣加入美國的資訊鏈(data link),共享戰場情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