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要記得做這一件被遺忘的事(圖)


春天到來,大家喜愛出遊,有人則會以剪綵來迎接春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明天(2/4)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立春到來。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來臨時間約莫介於除夕前後。對古人而言,立春屬於很重要的節日之一。民間為了迎接春天,會進行剪綵等事情。不過,什麼是剪綵呢?

古老傳說,立春這一天,天上的青帝開始在天地間播布春陽;人間的帝王也會在立春日依天象而行,舉行各種慶典活動。據《禮記・月令》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很多朝代也都沿襲《禮記》中的做法;如《新唐書・志第二》記載:「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配享)。」

剪綵」一詞在古詩文中指用彩紙或綢緞剪綵色的花及綠葉,或魚鳥之類。剪綵是為了迎春,所以選擇在立春之日;這也是因為中國古代大部分朝代的首都在長江以北地區,立春之日天氣還寒冷,百花尚未開放。這個習俗始於南北朝時期。

根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

南朝・梁・劉孝威《詠剪綵花詩二首》

葉舒非漸大,花發是初開。
無論人訝似,蜂見也爭來。

這首詩的意思是:綠葉舒展而一般大小,花朵如剛開放;不論人看了都驚訝,覺得與真花相似,蜜蜂看見也爭相飛來。

淺深依樹色,舒卷聽人裁。
假令春色度,經著手中開。

這首詩的意思是:葉子深淺和樹的顏色相同,是舒展或捲曲按人的意願剪裁;猶如春風播布,鮮花在手中盛開。

自唐朝的武則天時期開始,民間的習俗引入了宮廷,立春之日,宮女剪綵花、綠葉、樹枝,百官侍宴,並寫應制詩。

唐・上官婉兒《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詩題中的「聖制」指的是皇帝寫的與「剪綵花」有關的詩,「應制」即應詔,應皇帝之命唱和。

這首詩的大意是:密密的綠葉因裁剪而舒展,鮮豔的花朵隨著巧手剪裁而開放。花樹的枝條很難看出它是人工剪裁的,如果不去摘取花蕊也以為是真的花。立春時節它們就這樣盛開了,到了秋天它們也不會凋謝。

唐・劉憲《奉和立春日內出彩花樹應制》

禁苑韶年此日歸,東郊道上轉青旂。
柳色梅芳何處所,風前雪裡覓芳菲。
開冰池內魚新躍,剪綵花間燕始飛。
欲識王游布陽氣,為觀天藻競春暉。

這首詩的意思是:皇家園林中美好的時光在立春日又回歸了,皇城東郊道上青色的旗幟飄揚。楊柳青青與梅花的幽香在哪呢?我只能在風前雪裡尋覓著它們的芳蹤。鳳凰池破開冰的水面魚初躍,剪綵的花樹間燕子開始飛翔。想知道青帝播布春陽的景象嗎?您看皇帝寫的詩篇與春光同輝。

唐・宋之問《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豔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這首詩的意思是:飾金的閣樓妝點的杏花樹,盛宴的桌邊擺放著的亮麗梅花均為人工剪裁;立春時節的人間看不到此景象,皇宮中剪綵的花朵已經先盛開了。蝴蝶圍著美人飛並停留在她們的髮梢,蜜蜂因為脂粉的香氣而飛回。今年春天來的早呀,可能是剪刀催促回來的吧。

本詩的「天上」一詞,應該是指大唐皇宮。因為唐朝的詩人經常將皇宮形容成是天上的宮殿,例如杜甫的「九重春色醉仙桃」、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而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則將長安城的街道形容成「天街」。

唐・李嶠《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

早聞年欲至,剪綵學芳辰。
綴綠奇能似,裁紅巧逼真。
花從篋裡發,葉向手中春。
不與時光競,何名天上人。

這首詩的意思是:早就聽說年關將至,立春日這一天皇宮中會配合青帝播布春陽,通過剪綵花樹而模擬春天的美好時光。緞面剪裁的綠葉奇巧點綴與真的相似,紅花亦然。有的花樹從竹篋中開出來,撫摸著葉子彷彿春風吹拂。如果不與時光追逐,怎麼配稱是皇家的人呢。

唐・張九齡《剪綵》

奼女矜容色,為花不讓春。
既爭芳意早,誰待物華真。
葉作參差發,枝從點綴新。
自然無限態,長在豔陽晨。

這首詩的意思是:那位美麗少女有著端莊的儀容,巧手剪裁的花朵能與春花爭豔。彩花比春天的花先開放,誰能想到少女模仿的景物這麼逼真呢。綠葉參差襯托,枝條點綴如新。那一棵手工剪裁的花樹如自然生長成的,姿態柔美;花朵盛開在豔陽的早晨。

到了近現代,人們逐漸忘記了「剪綵」一詞的由來,提起「剪綵」,人們都與新店開業聯繫在一起了。

筆者認為,春季五行屬木;鮮花店、茶葉店等行業,五行也屬木;如果立春之日是在正月初一之後,選擇立春日為新店開張的日子,對木屬性的行業來說,可是大吉的日子呢!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