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密會外國金融機構派發定心丸(圖)
中國證監會與外國金融機構高管開會,目的是消除他們的疑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自從北京當局近年對多個經濟領域「監管」以來,資本市場受到拖累,消息指,中國證監會與外國金融機構高管開會,目的是消除他們的疑慮。
中國證監會保證經濟有「可觀的增長」
1月28日,三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25日主持了一場與十多家外國金融機構的線上會議,目的是在當局去年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監管措施之後,消除高管們對於經濟前景的疑慮。
其中一位直接瞭解情況的消息人士說,中國證監會向與會者保證,中國經濟將在2022年實現「可觀的增長」,中國今年將經濟增長作為優先事項。
方星海告訴與會高管們,中國和美國在協調有關在美上市中企的監管法規方面正在取得進展,到6月或更早可能會有「驚喜」。
美國證監會(SEC)上個月表示,在美上市的200多家中企必須披露它們是否由政府實體擁有或控制,並提供審計報告,否則面臨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中美關係愈發緊張之時,北京當局仍然希望外資入華。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併發表演講稱,中國經濟總體發展勢頭良好,歡迎各種資本在中國合法依規經營,為中國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撰文《習近平成推銷員招攬外資入華 請君入瓮?》指出,從中共體制的潛規則上來講,2022年應該是習近平準備退休養老之年。但是,習近平偏偏試圖在今年秋天的中共20大連任,一個普遍觀點認為,習近平必須繼續執政,以防他下臺後被那些自己打擊的政治對手報復,而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資金的。現在中國經濟衰退跡象明顯,依靠著外貿出口和外商投資獲得的資金支撐著,所以,資金入華,需要三思而後行。
而對於進入中國的外資,中國官方並未掉以輕心。在去年4月,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就表示對於外資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方星海說:「如果某個外資進來,造成了股市的大幅波動,可以暫時停止它的交易,我們有手段防止因為外資大進大出而造成的市場不穩定。」
方星海的表態被民眾嘲諷為拔電源式的金融監管,即監管失職的情況下,武斷的以行政命令方式處理。
北京「監管」風暴猛擊經濟
在北京當局一年來的「監管」風暴影響下,香港恆生科技指數大幅下跌,相關科技和網際網路公司股價重挫,公司創始人財富縮水。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中國最富有的10位科技及網際網路公司富豪,2021年淨資產合計蒸發800億美元,約合5100億元人民幣。
其中,拼多多公司創始人黃崢的損失最大,一共損失4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8億元,佔其個人財富總額的三分之二,直接原因在於拼多多股價暴跌近70%。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排名第二,財富縮水145億美元;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位列第三,財富縮水126億美元。
其餘位列「損失榜」的科技和網際網路公司大佬包括,騰訊創始人馬化騰(101億美元)、百度李彥宏(53億美元)、美團王興(50億美元)、騰訊CTO張志東(48億美元)、京東劉強東(46億美元)。
而且,從網際網路、教培到遊戲等多個產業也不敵官方「監管」的衝擊,紛紛爆出裁員的消息。但是,官媒卻鼓吹被裁員的高學歷人才紛紛轉入製造業,「離開大廠進工廠」成為他們最新的就業趨勢。
對此,中國財經分析人士關不羽撰文痛批官媒「既蠢又壞」,是人才資源的錯配與浪費。把製造業和科技業對立起來,是對產業的無知,最終「捧一頭、打一頭,只會捧的捧殺,打的打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