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個人破產制度是棄房斷供者的福音嗎?(圖)
對擁有房貸的人來說,棄房斷供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經濟猶如一個人的身體,而金融好比血液。要想身體健康,首先得血液健康和流通順暢,然而,中共禍國殃民數十年,經濟成為爛攤子,金融系統也是千瘡百孔。以至於習近平在中央層級的會議上不斷發聲,要求下面各部門「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現在,「血液」出了些問題。最近各界關於「信貸塌方」的討論比較多。原因是在1月18日,中共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貸塌方。
從劉國強的表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急迫的情緒。信貸塌方是指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到達金融系統後出現空轉,不能進入到實體經濟。企業或因經濟形勢不好,或不願擴展經營等原因,不想或不需要貸款,或者獲得貸款後又儲存到銀行變為存款,因此產生空轉效應。寬鬆的貨幣,沒有產生寬鬆的信用(信貸),造成了金融系統的風險。中國經濟依靠中共濫發貨幣支撐著,如果流動性不到實體經濟就要塌下來(塌方)。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經達到238萬億之多,而2021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14萬億。
社會融資規模的數據也顯示,2021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1.35萬億元,比2020年少3.44萬億元。意味著流動性充裕,信貸需求量下降,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應不斷減弱。
社會融資規模(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系統獲得的資金總額,是觀察經濟發展、金融信貸情況的重要指標。
金融風險在不斷蔓延的過程中波及企業和個人,個人方面最大的金融風險是債務問題,而有房屋抵押貸款(房貸)的人壓力最大。經濟下滑,個人收入降低或失業,對擁有房貸的人來說,棄房斷供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絕大部分棄房斷供的都是實際需要房屋的人,而不是炒房者。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韓復齡日前在獲得一份內部消息後發微博稱:「斷供潮來了!2022年剛開始,有20萬名房主因為棄房斷供遭到四大行起訴。」
隨後,韓復齡又轉發一名律師的文章截圖,該律師表示,「斷供數量真多,律師函發到手軟」。
2017年,中共最高法院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法拍(法院拍賣)上網,當年法拍房數量為9000套。而到了2021年底,法拍房總數已經超過168萬套。
但實際上,個人棄房斷供的成本很高,不僅房屋法院拍賣,當拍賣後資金不足以還清欠款時,銀行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把購房者的銀行資金、其餘房產、汽車等等資產全部查封,每個月給購房者留下基本的生活費,其餘全部被強制劃撥走,購房者還要償還餘下款項。
並且,中共央行徵信系統中的個人信用記錄將嚴重受損,即俗稱上了黑名單。
而個人破產制度或是棄房斷供者的一個出路,一年多來,在廣東、浙江和江山等地都有試點,通過3-5年的觀察期,然後再確定債務豁免。
申請個人破產的相關資料主要有申請說明書、收入證明、個人財產清冊等。在相關豁免財產範圍中,債務人及其所扶養人的生活、醫療和學習的必需品以及合理生活費用,可以暫時豁免。
但是,一旦個人破產,雖然暫時免去了巨額債務的壓力,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權利:
一是消費方面,包括不允許乘坐飛機商務艙和頭等艙、高鐵一等以上座位;在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消費;購買不動產、機動車輛;新建、擴建、裝修房屋;旅遊;供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
二是從業方面,包括不允許擔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和金融機構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的職業等。
說白了,中共的個人破產制度就是讓人「安心」還債,並且還要忍耐3-5年的低質量生活狀態。
中共官媒《經濟日報》曾經發布文章稱,「房建於地。只有摁住地價,房價才不會信馬由韁。但問題是,為什麼穩地價這麼難?」
官媒這是在裝糊塗,導致高房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價貴,「麵粉」貴了「麵包」當然更貴,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已經毒癮入髓。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的手段,雖可能收效一時,但無異於飲鴆止渴,必將付出巨大代價。而現在,付出代價的就是真正需要房屋居住的普遍百姓,是上百萬套法拍房原來的主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