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順信和他的京胡藝術(圖)

 2022-01-27 21: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京劇藝術,源遠流長。
中國京劇藝術,源遠流長。(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多年前,我在《京劇知識淺談》一文中,在敘述中國京劇發展史時,曾經把京劇的形成和發展,分為幾個階段。在京劇鼎盛時期(1917年至1937年),出了很多著名京劇藝術家,其中提到四大名旦,即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和荀慧生。在京劇變革時期(1937年至1965年)的前期,即日偽時期朝,出了四小名旦,即張君秋、李世芳、毛世來和宋德珠。張君秋師從王瑤卿、尚小雲、龔雲甫;李世芳師從梅蘭芳;毛世來師從荀慧生;宋德珠師從程硯秋。本文就說說張君秋的琴師何順信和他的京胡藝術

世上許多人的人際關係,都有一定因緣關係,張君秋和何順信是表兄弟關係。何順信祖籍是河北省,1924年他出生於呼和浩特,其父是河北梆子板胡琴師和京劇京胡琴師何福泉,也是張君秋的姨夫。當年張君秋的母親張秀琴唱河北梆子,何福泉曾為她伴奏。何順信8歲開始學京胡,1939年何順信15歲時,就拜楊小樓的琴師耿永清為師學藝。他生性內向,為人忠厚,雖少言寡語,學藝確十分用心,他對伴奏技巧力求精益求精。

張君秋生於1030年,1935年登臺演戲,在1936年時就已經被評為四小名旦之首,張君秋的恩師是京劇老藝術家王瑤卿。張君秋學藝不墨守陳規,他的藝術生涯中,擅於學習他人之長,兼容並蓄,因此他也得到京劇四大名旦等名家指教,加上他自身的刻苦努力,創立了自己的藝術特色。在1940年之前,他就以演《祭江》、《雷峰塔》、《玉堂春》和《春秋配》著稱。1940年何順信從扶風社開始,就擔任張君秋的琴師。1941年張君秋挑班自己組建謙和社,何順信為其操琴。此後他們長期與馬連良、孟小冬、譚富英等同臺演出。為避國共內戰戰火干擾,1947年他們到了英屬殖民地香港,在香港演出數年。在香港期間他們拍攝了京劇電影《玉堂春》、《龍門陣》和《漁夫恨》,在後面兩個電影中,何順信為張君秋的唱腔伴奏,李慕良為馬連良的唱腔伴奏。

中共在中國大陸建立政權後,1951年何順信隨張君秋回到北京。他們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組成北京京劇團,曾經演出《龍鳳呈祥》、《秦香蓮》、《趙氏孤兒》、《望江亭》、《西廂記》等劇目。1956年張君秋的北京京劇三團和馬連良京劇團,以及譚富英等的京劇二團,合併組成的北京京劇團,劇團規模和演員陣容空前,(即現在的北京京劇院)。此間,何順信一直為張君秋伴奏,直到1997年張君秋去世,二人合作長達57年。1956年張君秋主演的《望江亭》拍成京劇藝術片電影。1986年何順信隨張君秋到天津主持天津青年京劇團的百日集訓,他們向天津青年京劇團傳授技藝。此後,應李瑞環邀請,張君秋擔任了《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藝術顧問,何順信擔任了天津青年京劇團顧問。

作為張君秋的琴師,何順信參與了所有張派京劇唱腔音樂的創作。傳統戲有《趙氏孤兒》、《望江亭》、《秦香蓮》、《詩文會》、《楚宮恨》、《狀元媒》、《春秋配》、《彩樓記》、《憐香伴》等。現代戲有《秋瑾》、《年年有餘》、《花木蘭》、《蘆蕩火種》等。2006年何順信還在紐約,獲得第27屆亞洲傑出藝術家終身藝術金獎。2011年4月20日何順信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在京劇舞台上,一齣戲的劇情,是靠演員的念、唱、做表演展現給觀眾。演員的唱腔是文字表達,而文武場樂隊的演奏,卻是音樂的烘托,其中京胡琴師,對演員的唱腔,既起引導,又起主要烘托作用。平時演員練唱功,離不開琴師給定調、吊嗓。在舞台上演出時,一段唱腔前,總有一段京胡過門,演員唱腔開始以後,中間換氣或音調變化,也是靠京胡的小過門和墊字、裹腔烘托感情和氣氛。

何順信的功底非常深,他和張君秋一樣,在京劇藝術上兼容並蓄,學無止境,他不但研究旦角唱腔,潛心學習研究梅派、程派伴奏技巧,他也潛心學習研究老生伴奏藝術,例如《文昭關》、《碰碑》老生戲的過門、墊頭和托腔,這些都為他的藝術創新,積累了經驗。

何順信的琴藝精湛,弓法運用考究,伴奏時鬆弛自如,胡琴音色純正,韻味雋永。他的琴音飽滿、清晰,左手指法技巧上,拈、打、揉、滑技巧十分講究。右手弓法臂力腕力交替配合,在演奏華麗曲調時,以腕力為主,臂力為輔,這樣會使琴音婉轉柔和,耐人尋味。演奏舒展曲調時,以臂力為主,腕力為輔,運弓大開大合,氣勢恢弘。他在托腔中,隨著劇情發展,經常運用雙弓、連弓、快弓、轉弓等技巧,加快節奏感,這些做法有不少是借鑒老生伴奏弓法,使其音樂效果節奏鏗鏘、音色飽滿。例如現在視頻上有他給張君秋徒弟張萍伴奏的《春秋配》「受逼迫去拾柴」一大段二黃慢板唱腔,在這個視頻中,既有他的伴奏和張萍演唱畫面,又有簡譜譜寫的樂譜,觀眾可以邊聽,邊看樂譜,你可以得知,他的京胡拉過門和墊頭是與眾不同的,在唱腔「風吹雨打」後面,最後一個大過門,達到高潮時,他的運弓技巧和音韻,振奮人心,使人聽了真是由衷的稱「妙」。這也是張派京劇藝術的創新之處。又比如在京劇電影《望江亭》中有一段南梆子唱腔,即「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卻原來是這翩翩的少年」。這也是突破了傳統,為造氣氛,先是一段大過門,過門中胡琴就運用急弓奏出高音的「2」三連音,然後引出一連串的雙弓、連弓,再由繁而簡,緩緩引出首句行腔,這一段大過門,起到了渲染環境、烘托情感的作用,並為演員演唱做好了鋪墊。他的京胡演奏,非常注重感情投入,在伴奏中,他與演員一同深入角色,進入劇情。何順信的京胡之所以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是與他善於學習和常年堅持苦練技巧的結果,他練琴非常認真,專心致志,全神貫注,為了練琴,他經常廢寢忘食。一個好的京劇琴師,對二黃、西皮唱腔的特點、區別、規律都把握自如。嫻熟的技巧是成功的基礎。

何順信在傳授京胡藝術上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的入室弟子,天津青年京劇團的琴師朱建中在紀念他的文章中稱讚他為人謙恭儒雅、平易近人、誨人不倦。

中國戲曲學校的已故京胡女教師曹寶榮,記錄編輯出版了《何順信京胡伴奏琴譜集》,收錄了何順信的許多張派唱腔伴奏琴譜,這是自學京劇琴譜的一本好書。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