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降壓紓壓 還可延緩大腦衰老(組圖)
音樂療法古今談


優美悅耳的音樂可使血壓平穩、減緩大腦衰老和記憶力的減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這緊張繁忙的工商社會裡,罹患各種心身病的已日益增多,由於音樂最容易親近人的性靈,因此有許多人懂得藉音樂、歌唱來自娛、調適。事實上,音樂治療在古今中外,早被運用,而且是大有學問的。

我國利用音樂治病,最早見於《內經》,該書詳細地記載了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的音階調治疾病的內容。至唐宋以後,利用音樂治療疾病已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宋代歐陽修曾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也。」金元時期名醫張子和亦善用音樂治病,如:「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可見古人早知法乎自然,利用音聲以調治人的精神、臟腑功能。

至於外國,音樂療法是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的軍醫院裡,直到一九五零年美國的國家音樂治療協會成立,音樂治療乃真正步入正軌。如今,科學家已經發現,優美悅耳的音樂,可使血壓平穩、心律穩定,可以減緩大腦衰老和記憶力的減退,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大肺活量。所以,音樂除了可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的同步共振,起到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作用,還可以提高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消除由社會、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類型的音樂來治療。(圖片來源:看中國製表)

音樂療法可分為感受式的靜聽與主動式的讓病人歌唱、演奏;至於音樂的選擇除了根據患者的民族、區域、文化程度、興趣愛好、音樂素養、性格特點外,還必須配合病情來考量,例如高血壓、冠心病可選用情調悠然、節奏徐緩、風格雋秀的古典樂曲與輕音樂;失眠、神經衰弱可選親切、溫存、曲調低吟的樂曲;憂鬱症要選情調歡樂、節奏明快、優美動聽的歌曲;狂躁、惱怒諸症則選節律低沉、淒切悲涼曲調,此即中醫的以悲勝怒法;而若是有消化不良者,可在用餐時選用一些形式簡潔、細膩動聽的即興曲。至於被各國學者研究並付諸實踐的音樂胎教,則多選擇感情真摰、溫存、靜謐而又深沉的搖籃曲。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強制病人聽其厭煩的樂曲,也不宜久聽單一的樂曲,宜經常調換,以免久聽生厭;選曲時,節奏過快、聲音嘈雜的曲子都應避免,因為這類聲音對人來說與噪音無異。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台灣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本文留言

作者葉慧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