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中國海關貿易數據現3300億美元差距?(圖)
香港政府統計處和中國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出現差異。(圖片來源:看中國/Ruby Tang)
【看中國2022年1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2021年度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有媒體發現香港政府統計處和中國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出現差異。不同的分析認為,差異和數據造假、轉口貿易、熱錢以及統計方法等有關。
港臺時間1月17日上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21年中國經濟情況。寧吉喆表示,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910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48億元,增長21.2%;進口173661億元人民幣,增長21.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3687億元人民幣。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4.7%,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6.7%,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以美元計價,中國2021年外貿有676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前中國五大貿易順差國和地區分別是美國(3965億美元)、香港(3409億美元)、荷蘭(884億美元)、印度(693億美元)和英國(613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近些年各個地方政府的舉動和官媒的報導來看,中國經濟數據飽含水分,按照總理李克強曾經公開說的話是「僅供參考」。
1月18日,自由亞洲電臺仔細翻查中港兩地數據發現,香港政府統計處與中國海關總署的數字出現了相當幅度的差距。
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21年1-12月,中國從香港進口貨物總值97億美元。但是,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香港向中國內地出口了3404億美元,相差超過3000億美元。
自由亞洲電臺認為,2021年差距達到3000多億美元,十分不尋常。如果扣除香港順差部分,中國的外貿成績單就會大打折扣。而美國順差部分就會是一枝獨秀,成為中國在貿易中賺取外匯的單一主要途徑。
根據過往貿易資料,中港兩地進出口數據出現差異的情況由來已久,不少經濟觀察人士也發現了數據異常。
自由亞洲電臺引述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媒體的分析,差別在於中國原產地產品進口額,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額。前者是產品從內地出口至它處,再以中國原產地名義進口回內地,同一批貨一出一入,實際上已經增加了進出口額。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有獨立的低關稅地位,與中國內地、美國形成了複雜的「國際貿易」格局。香港向美國出口的貨物,絕大部分是中國內地產品的轉口貿易。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數據顯示,香港製品出口至美國的規模,僅佔香港包含轉出口在內的總出口額0.1%,其餘絕大部分是中國內地利用香港優惠關稅的特殊地位進行的貿易。
另有分析認為,2020年中國內地保稅區等特殊區域內的進出口統計開始有異常。2020年8月開始,人民幣從貶值預期改為升值預期,與異常數據的時間段吻合,跟熱錢借外貿進入中國有很大關係。
還有企業為了獲得出口退稅的原因,以類似「一日游」的方式運作,即同一批貨運到香港即折返內地。從阿里巴巴網站上也可以輕易找出大量提供「一日游」的報關公司,這類公司多數集中在深圳市,提供每次「一日游」的價格需要數百元人民幣。
最後的一個原因,可能是香港政府統計處和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方法不同造成的差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