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元進口額4000億美元 舉國之力40年已敗(圖)
北京用40年時間舉國之力想突破半導體技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1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進口晶元所花費的金額將超4000億美元。分析指,北京用40年時間舉國之力想突破半導體技術,但是已經失敗。
中國自2018年以來,每年僅晶元進口這一項所花費的金額就超過3000億美元,成為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單一產品。2018年花費3121億美元,2019年花費3055億美元,2020年花費更是高達3500億美元。
儘管北京當局積極扶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希望提高自有技術和產品自製率,但2021年晶元進口金額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或將再次刷新記錄新高。
根據中國工信部日前發布的「2021年1至11月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統計,2021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晶元數量高達5822.2億個,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9.3%,價值約3890.6億美元;相較之下,2021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晶元數量為2840億個,雖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3%,但進口量遠大於出口量。
2021年中國晶元進口金額創新高,主要有二大原因,包括全球晶元荒,導致晶元價格上漲;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延續,美國出口管制更加嚴格,促使許多中國廠商開始大量囤積手機、汽車等各種晶元。
由於中國工信部的報告中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11月,預計2021全年晶元進口金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再創記錄新高。
「天鈞政經」分析文章指出,從日常生活的手機、家用電器,到各行各業的機械、汽車,再到高超音速洲際彈道導彈、衛星、戰鬥機等,無一不依賴這小小的晶元。美國的制裁導致華為等北京當局重點扶持的公司和軍工行業均遭重創,其短板正是沒有高端晶元的技術。
文章強調,中國晶元是因為才開始發展不久而導致處處落後其它國家?其實不然,1982年10月4日,中國國務院成立了國務院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之後該小組雖然歷經改名與合併,但是其職能一直存在。現在的名字是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副主任是李克強、王滬寧。
四十年來,儘管北京當局對晶元很重視,但國產晶元和發達國家比較,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中國所需晶元80%左右還得依賴進口,尤其是高端晶元,在中國更是十分稀缺。在全球晶元產業鏈上,中國處在中下游的地位。上游的高端技術、關鍵設備和相關專利中國都不曾擁有。
並且,以千億級投資的武漢弘芯為代表的等多個晶元項目「爛尾」,更令人唏噓不已。
1月10日,《華爾街日報》發文「從兩個爛尾晶元項目一窺中國追趕先進位程晶元製造為何折戟」認為,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卻從未實現任何晶元的商業化生產,兩個晶圓代工項目從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為什麼中國仍未成功。
這兩個項目分別位於中國的武漢和濟南,原本計畫生產出與行業領導者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和三星電子製造的先進位程晶元不相上下的晶元。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均擁有數十年的晶元製造經驗。
文章指出,北京當局提供了數億美元計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初創企業,不過很快就發現計畫過於雄心勃勃,當地官員低估了製造高端先進位程晶元的難度和成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