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三)(圖)


(左起)抗日殉國的桂48軍中將師長鍾毅、剿共殉國的整編66師師長李仲辛、松山戰役痛殲日軍的第八軍軍長何紹周。(網絡圖片)

接上文〈近代中國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二)

民國時代,陸軍大學(簡稱「陸大」)以難考著稱,難考程度等同於清華、北大、交大以及外國教會在中國辦的協和、湘雅等醫學院這樣的學府,被稱為「鐵門檻」。一旦考入這些名校,等於端上了「鐵飯碗」。由於蔣介石的重視,陸大培養了一批在抗日和剿共作戰中擔任重要職務的國軍將領。也有許多國軍將領把「穿黃馬褂(黃埔軍校畢業)、戴綠帽子(陸軍大學畢業)」作為人生的一項奮鬥目標。

正則班和特別班的招考

陸軍大學直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簡稱「軍委會」),陸大招考主要指的是正則班,其次是特別班。將官班不考試,由部隊機關保送,批准後召集入校。兵學研究院不招考,在正則班和特別班畢業時擇優選留。

正則班和特別班考生的區別是:正則班:一、在養成教育兩年以上的軍官學校畢業或有同等學歷的軍事學校畢業的,報考正則班。三、連任軍職4年以上的中尉至少校的軍官,品學兼優,堪資深造者,才可報考正則班。學習3年畢業。除選拔十分之一的人留校充研究員外,其餘一律升級分發任用。

正則班各期招考,均由軍委會參謀本部先將有關規定事項通知各應保送單位,自行初試。初試先筆試後口試。口試時考試官分若干組,每組五六人。分別口試軍事知識、政治和科學知識等。在口試過程中觀察軍容、儀表、語言、舉動、機警等素質。筆試及口試兩項平均分數滿60分者為及格。但其中如有戰術不及格者仍不錄取。從初試及格中,按照分配的名額報參謀本部審核。爾後按規定時間地點參加複試。

特別班:召集國內外軍官學校畢業或兵科專門學校畢業的中校以上、中將以下的優秀軍官,經過師、省、中央三級的嚴格考試,選拔入特別班,學習3年畢業。除選拔十分之一的人留校充研究員外,其餘一律升級分發任用。

尤其是1934年在南京第二期特別班的召集,由於中央級考試委員會的公正嚴格,錄取的學員60%以上都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其次是各省講武堂或國外軍事學校畢業的。黃埔軍校出身應考的,由於程度較低,多數人落選,最後由蔣介石特批一些黃埔軍校生進入特別班深造。

「九堂會審」考試

陸軍大學以難考著稱。例如,國軍第18軍軍長楊伯濤,就曾三次參加陸大的招生考試,直到1935年第三次投考才考上了陸大第十四期,其難考程度可見一斑。

進入陸大複試的考生,同初試不一樣,要先行口試。而這是進入最後筆試的一個頗為難過的關卡。據當年的陸大學生回憶,考官由9位中將組成,試場為半月形。主任委員居中,兩旁各為4位口試官。氣氛十分森嚴。主試官不問具體問題,如初試一樣,端詳一番。再從他桌上筆筒內抽籤,簽上寫的是考生應到某口試官面前應試。每位口試官桌上均有籤筒,筒中籤上捲有紙條,題目寫在上面。一個學員應試,其他考官均集中精力聆聽,互打分數,最後平均。一位試畢,又抽籤去另一口試官前應試。一般要經過二至三位考官口試,快的約十分鍾,慢的約一刻鍾。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經歷過此陣勢的考生都說,比在戰場上打衝鋒時的精神還要集中、還要緊張若干倍。因此當年陸大的口試被戲稱為「九堂會審」。

筆試的關防更嚴。文武教官早已「入闈」,與外界斷絕來往。每次進入試場,總要等一二十分鍾或更長,才能等到題目(考試時間是由發題時計算)。後始瞭解,是主管官員臨時把考的某一教程書籍在出試題的考官面前隨意翻到某頁,就出一道題,再翻到某頁又出一道題。然後油印送到考場。正則班的筆試項目多達14種:一、國文,三民主義;二、基本戰術;三、應用戰術;四、軍制學;五、兵器學;六、地形學;七、築城學;八、交通學;九、數學;十、物理;十一、化學;十二、中外歷史;十三、中外地理;十四、外語(英、法、德、日、俄任一種)。其中,國文和應用戰術兩項最為重要。這兩項不達標,則絕無希望。

複試後按及格者成績順序發榜。參謀本部通知各單位,被錄取的學員按期入校報到。並按期匯寄學員薪金。未錄取的學員仍回原部隊工作。

陸大的教學

陸大的教學以1940年為例,正則班第一年度兵科戰術、師戰術——攻、防、追、退、遭遇戰,搜索敵情,偵察地形,判斷情況,擬定決心,擬製作戰命令和作戰計畫,戰鬥指揮,通信、補給、運輸等參謀業務,後方勤務的研究。特別班第一年度先到各兵科學校見習,以充實各兵科知識。爾後回校進行兵科戰術、師戰術等。第二年度軍戰術、大兵團運用、陸海空協同作戰、高等司令部參謀勤務作業等。所有課程都以兩年度戰術戰略進度作中心,相互適應,妥善安排。教學方法,分為課堂講授和現地作業。

課堂講授以戰術最為重要,尤其是應用戰術(包括圖上作業,室內兵棋推演)。為了便於教學,分為若干小班,每班10餘人。其餘各課,在大講堂統一講授。講授課目有:1.兵科、師、軍戰術原則。戰略學,大軍統帥學。2.參謀業務。3.戰史。4.後防勤務。5.軍制學兵役法。6.總動員。7.兵器學。8.築城學。9.三民主義、政治學、經濟學。10.外語。現地作業第一年度就各種地形,先兵科,後師戰術。第二年度實施現地戰術及參謀旅行。課目是軍戰術,大兵團運用。

正則班和特別班中的學員

1929年,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謀本部頒發了《陸軍大學附設特別班條例》,1930年代又做過幾次修改,規定年齡在四十歲以內,歷經革命戰役,卓著勛勞,軍銜須少將以上(有特殊勞績者須為上校以上軍官)方有資格報考陸大特別班深造。

特別班第一期的入學是免試保送的。這是由北伐結束後部隊縮編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第一集團軍保送入學的有:夏楚中、黃維、衛立煌、陳鐵、李樹森、張秉均、塗思宗、餘韶等人。

第二集團軍保送入學的有:馮治安、何基灃、韓德元、張印湘等。

第三集團軍保送入學的有:張樹幟、謝濂、徐子珍、孫福麟、王輔等。

第四集團軍保送入學的有:周磐、徐文明、賀維珍、周維寅、蕭兆鵬、韋斌等。

特一期於1931年10月畢業,共121人,其中肄業7人。該期的畢業學員,大都成為國民政府各系軍隊中的高級骨幹,其中也有日後秘密加入中共並在國共內戰中率部叛變投共的衛立煌、何基灃等人。

1934年9月,陸大特別班第二期在南京招集入學。此時,學員入學時,必須經過資格審查、初試和複試,其考試內容和進行方法大體和正則班相同。經過三年學習,特二期於1937年8月畢業,共133人。這批學員日後有的成為國軍中有名的高級幕僚,如蕭毅肅、王鴻韶、張世希、張知行、舒適存、劉廣濟、劉宗寬等;有的任軍長以上指揮官,如王鐵漢、成剛、胡臨聰、袁樸、高卓東、曹日暉、陳烈、賀粹之、楚溪春、劉嘉樹、魯英麟等。更多的人擔任了軍、集團軍等各級參謀長。有的人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殉國。桂系第48軍173師中將師長鍾毅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第五十四師少將師長劉家麒,1937年10月在山西抗擊日寇時犧牲。

特別班第三期於1936年12月招集入學。在這批學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馮玉祥。馮當時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自願進入陸大學習。在他的倡導下,原西北軍高級將領鹿鍾麟、孫良誠、石敬亭、張維樨、梁冠英、魯祟義、張華堂等,也都請准參加該期學習。教官前來講課時,先向馮行禮:「報告副委員長開始講課。」下課時照樣行禮:「報告副委員長講課完畢。」馮在課堂上態度謙虛,認真聽講、作筆記。

1938年10月,特三期在長沙畢業,共129人,其中以後擔任軍以上職務的有1949年金門大捷國軍主力兵團司令李良榮、抗日屢建功勛並榮獲青天白日勛章的桂軍第48軍軍長蘇祖馨、1946年任東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梁華盛,以及張維璽、魯祟義、趙文煥、唐永良、梁冠英等人,也有潛伏在國軍內部的共諜如韓練成等人。

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期畢業生中,保定軍校第3期畢業生、桂軍第46軍軍長、湖南人何宣,刻苦用功,成绩非常优秀,深得教官好评。該期畢業生日後擔任軍以上職務的還有第6軍軍長、廣州行營參謀長、1950年剿共殉國的廣西人甘麗初上將,新一軍參謀長浙江人史說,第八軍軍長貴州人何紹周,新六軍軍長李濤,聯勤總部副參謀長吳光朝,國防部第二廳(主管情報)廳長侯騰,22兵團副司令官徐志勗,第6兵團副司令梁棟新,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主任錢卓倫等人,也有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張克俠等潛伏共諜。

第十期畢業生何紹周,是何應欽二哥之子,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炮兵科)畢業生。抗戰期間,任中國遠征軍總預備隊新編第八軍軍長、雲南警備總司令、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在第八軍軍長任內,指揮松山戰役痛殲日軍,榮獲青天白日勛章。

陸軍大學十一期畢業生文化程度高,比較嚴謹克制,十分遵從陸軍大學的校規,學風比較好,特別是黃埔六期、七期畢業生占多數,主要學習通訊指揮作戰、參謀業務及憲警偵查專業。湧現不少中將、少將,如第三戰區軍務處長吳鶴雲,第18軍軍長、后任國防部第五廳廳長的方天,胡宗南的參謀長羅澤闓和盛文,聯勤總部參謀長呂文貞等人。

黃埔七期生劉雲瀚則以陸軍大學第一名的最好筆試成績,複試面試第三名的優秀成績進入十一期正則班學習,三年畢業。劉雲瀚曾長期在司令部和軍政部任職,抗戰後調到第18軍11師任上校師參謀長,後任遠征軍少將副參謀長、辦公室主任。1946年,任國防部一廳副廳長、五廳廳長。1948年出任新五軍中將軍長,並晉升陸軍中將。時年37歲。1949年,被任命為第十二兵團新組建的19軍中將軍長,率19軍參加金門戰役。1950年,劉雲瀚率19軍從舟山撤往臺灣。

黃埔六期生李仲辛以陸軍大學第二名的筆試成績,複試面試第一名的優良成績進入十一期正則班學習,三年畢業。抗戰爆發後,李仲辛在基層部隊擔任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後出任94軍185師副師長。抗戰勝利後,任75軍中將副軍長、整編75師中將副師長。1947年9月任整編第66師師長兼開封城防司令,1948年5月在豫東剿共戰役中犧牲殉國。

陸大第十四期1938年7月在長沙畢業,共100人,其中在抗戰中以及國共內戰中任至軍長以上的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的作戰處長和參謀長趙子立、1944年在衡陽壯烈殉國的第79軍軍長王甲本、東北剿總參謀長趙家驤、第18軍軍長楊伯濤、國防部第一廳廳長毛景彪(蔣介石的外甥)、國防部第二廳廳長蔡文治等人。

正二十期於1944年1月入學,1946年5月畢業,共123人。該期畢業後,校址即由重慶遷往南京。該期畢業學員郝柏村1938年任國軍排長。1949年去臺灣後,郝柏村任蔣介石的侍衛長、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院長等要職,軍銜為一級上將。

(未完待續)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