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壁畫的最高成就(組圖)


永樂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永樂宮位於中國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始建於元代,原址位於永樂鎮(當時屬永濟縣),是一座大型道教宮觀,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其他兩座是陝西重陽宮、北京白雲觀)。

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公元1219年)西征,他在途中派遣大使到達山東邀請道教全真教派弟子丘處機,丘處機於成吉思汗十六年(公元1221年)率領弟子18人西行萬里,歷盡艱辛,於第二年四月到達大雪山謁見成吉思汗,向他獻計獻策說:「欲統一天下,必在乎不嗜殺人;欲治世,要以敬天愛民為本;欲養生,則以清心寡慾為要。」成吉思汗聽後非常高興,就稱他為「神仙」,並賜以虎符,副以璽書,封為大宗師。

此後丘處機在國內四處雲遊,廣建叢林,弘揚道法,後來到芮城永樂鎮,發現這裡環境優美,也是八仙之一呂洞賓的故居,頓生建宮念頭,隨後就向皇帝提出建造永樂宮,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在此建「大純陽萬壽宮」,中統元年(1260年)主體工程竣工,後改稱「永樂宮」,至正十年(1358年)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前後歷時一百二十餘年。全真教此時也進入了鼎盛時期。

永樂宮至北依次為山門、無極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永樂宮山門為清初建築,四大殿均為元代建築,殿內的壁畫均為元代遺留。永樂宮的壁畫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這四座元代建築中。其中,尤以三清殿內的《朝元圖》,為重中之重,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圖」。它是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典範,也是道教壁畫中最重要的作品群,傳為1325年洛陽馬七等人所作。

《朝元圖》畫幅平均高度4.4米,總長97米,繪於東北西三面山牆,描繪了道教兩百九十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行列。整幅作品以南牆上青龍、白虎為先導,神龕背面三十二天地君為後衛。西部山牆以東華木公(東王公)、金母元君(西王母)兩位主神為中心,統領天猷、真武、太乙、雷部諸神、八卦神等神祇。東部山牆以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后土娘娘)兩位主神為中心,率領天蓬、黑剎、十二生肖、扶桑、福祿壽三星、四瀆五嶽、豐都和地府諸神、三元、天丁、力士、天騶甲族等各路諸神。北山牆東段以中宮北極紫薇大帝為中心,率領日月、五星、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等諸神。北山牆西段以勾陳星宮天皇大帝為中心,統領天地水三官、南斗六星、二十八星宿等諸神。八位主神高達3米,最低的玉女也有1.9米。整幅作品構圖宏偉,氣勢磅礡,筆法生動傳神,設色富麗堂皇,是永樂宮壁畫的精華,代表了元代壁畫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為止所知的中國古代最大的人物畫。

三清殿壁畫的線描造型手法,充分展現了傳統線描的最高成就。作品中的線條長有丈餘,短不足寸,粗近厘米,細如髮絲,每一根線條,每一筆勾勒都非常精細流暢,最令人驚嘆的是一丈長的線條常常不見接筆停頓的地方,運筆流暢自如,一氣呵成,頂天立地,氣貫長虹,很難找到敗筆。而且每一筆線條都流暢飄逸,飽含著生命感,將各種神仙不同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了中國畫以線為骨,以形傳神的獨特之美。壁畫中數百個人物、圖案、器皿以及飄動的雲彩,都要用線條去組織和勾勒表現,難度很大,充分顯示出古代畫師們敬神的虔誠態度和精深的線描功力。

永樂宮壁畫屬道教壁畫,其目的是敬神和感召人心,它的繪製時間早於歐洲文藝復興,幾乎和元代共始終。壁畫主要採用傳統工筆重彩勾填畫法,以道為主宰,尤其還繪製了呂洞賓、王重陽(全真教派祖師)一生的傳記故事,表現了道家修煉文化修「真」的精髓。在藝術上,它是唐宋繪畫傳統的繼承和完善。

永樂宮壁畫,不但融合了「曹衣似水,吳道當風」的唐宋繪畫遺風,還結合了元代自身的繪畫特點,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奇蹟。它是除敦煌壁畫、法海寺壁畫以外中國另一處壁畫的藝術瑰寶,素有舉世公認的美譽,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留言

作者戴東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