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債務將連環爆雷 經濟全面有難(圖)
中國經濟各行業的企業均揹負高額債務。(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各行業的企業均揹負高額債務,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開始違約,地方政府債務也岌岌可危,違約事件料將持續增多。
債券違約將更多 很可能連環爆雷
11月17日,根據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最新報告,中國企業債券違約預計將在2022年繼續上升。很可能出現連環爆雷,因為高負債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各行業企業和地方政府控制的企業在多年的借貸狂潮後難以獲得新的資金。
穆迪寫道:北京當局將鼓勵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通過法庭進行債務重組或清算。但如果債券違約激增並引發系統性風險,當局將介入,以確保穩定。
今年前3季度,中國非金融企業在岸違約增加19%至155億美元,而今年離岸違約增加28%至78億美元,反映出融資管道收緊,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也增加。今年前9個月離岸違約金額超過2020年全年。
北京當局努力控制房地產泡沫,去年發布了措施,使過度依靠債務擴張的開發商更難獲得銀行貸款,切斷流動性的重要來源。近幾個月,恆大集團和佳兆業集團等高負債的房地產開發商,面臨債務危機爆發和離岸債務利息支付的問題。
北京當局在債務「拆彈」之際,更著重維持社會穩定,避免發生大規模群體事件。因此新樓地盤繼續開工,已經預先售出的樓盤要做到交樓給業主,理財產品也要償還。至於大量美元債持有人,排到最後才予以考慮。
再者,中國企業發行債券的利息率已飆升至10年高位,違約風險極高。跟以往不同,今年北京當局的改革方式不尋常,從教培行業到科技網際網路的監管都是一步到位,非常嚴厲。
過去每次樓市放緩,開發商就爆出債務危機,最後都由政府出手拯救,間接吹大中國龐大的房地產泡沫。那些無視開發商放縱債務,不斷幫助其發債的券商,還有貪圖高利息的投資者,未來要受到懲罰。
債券違約會掀起真正的危機,多年來債券發行人主要靠發新債還舊債。
實際上,海外的債券條款對投資人的保護程度較高,例如,消極擔保(negative pledge),這是指借款人向貸款人保證,在其償清貸款前,不得在其財產上設定有利於其他債權人的法律形式。簡單來說,消極擔保就是保證企業不能拿名下資產再去做擔保。
眾多國際機構認為,目前中國境內的高收益債市場實際上在萎縮。如果未來能提高違約處置的透明度,更多加強投資者保護條款,將增強國際投資人進入中國信用債市場的信心,從而帶動中國高收益債市場的規模做大和流動性提升,這也意味著更多企業能夠發債融資,真正促進直接融資。
不過,現在中國面對出生人口、結婚人數下降、經濟下滑等不利因素,加上當局處理房地產業處於兩難,各界對危機如何化解不感樂觀。
地方債更是一個巨雷
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幅度明顯加速,10月發行規模環比增加上千億元人民幣,並創年內第三高。中國財政部10月22日表示,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盡量在11月底前發行完畢。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快發行進度,10月專項債發行規模超6,400億元,創出年內月度發行規模新高。今年迄今為止,專項債的累計佔比也進一步升至逾六成。
高盛在10月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地方債總額已由2013年的16萬億元增至2020年底的53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政府尚未清償債務總額。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中國各地政府可讓貸款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借貸渠道,但是,金融市場仍將其視為地方政府負債。
所謂地方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迅速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承諾,以實現承接各路資金的目的。
現在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更多阻力,包括消費低迷、內需不振、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導致的土地需求下滑、拉閘限電和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都是北京當局棘手的問題。
撰寫報告的高盛經濟學家魏靜嫻發現,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大多集中在基建、交通和工業集團等產業,合計佔債務總額近40%。其中江蘇省負債佔全國之冠,去年達到約8萬億元。
對此,魏靜嫻在報告中寫道,「可能需要更多的官方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增加地方政府融資的靈活性來支持整體經濟增長。」
高盛的計算是基於對2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有息債務報表的分析,包括債券和銀行貸款。此外,報告還提及,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籌資金額,約6成用於償還2020至2021年到期債務,而非用於新投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