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古剎的傳說與千年預言(圖)
白馬寺山門全景。三洞弧牌樓式券門,單檐歇山頂,正面為「白馬寺」匾額。(圖片來源:Gisling/維基百科)
河南洛陽城東十多公裡處坐落著中國第一座古剎:白馬寺。它大約建於東漢明帝時期。被全世界佛門弟子公認為「祖庭」和「釋源」,成為佛教的源頭。洛陽於是成為佛教文化正式傳入中國的地方。奠定了未來儒釋道三家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原文化的基礎。據說,它的建造背後還有著一個神奇的故事,向人們昭示著冥冥中早有安排的天意。
千年預言與白馬寺
據史書記載,東漢永平年間的一個夜晚,漢明帝劉莊夢見一個金色神人,身上放著光芒,飛進了皇宮殿庭,令人心悅。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詢問夢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動,江河泛濫,晚上西方天空現出五色光華。太史蘇推測,這當是一位大聖人在西天誕生。這位聖人降臨人間是為了救苦救難,他的義理,一千年後就能傳入我國。現在時間已經差不多千年,臣聽說西域有位神人,其名曰佛,陛下大概夢到的就是佛。」為了了解「佛」的情況,漢明帝派12人前往西域尋佛求法。
這12人歷盡艱險,來到了西域的大月氏國。那裡佛法盛傳,寺院眾多。一行人於是收集了一些佛經和佛像,並邀請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去中原講法。在永平十年(西元67年),他們回到了洛陽。
漢明帝十分高興,特意召見了兩位高僧,然後請他們在外交官署鴻臚寺住下,翻譯帶回的佛經。第二年,明帝又下詔在洛陽雍門外修建了一座僧院。 「寺」本義是官署,因攝摩騰、竺法蘭初來時住在官署,又是外賓,為示禮待,就仍稱新居為寺;此後,中國佛教建築就相沿稱「寺」。此外,永平取經時,是一匹白馬馱回佛經、佛像的,為了紀念白馬的功勞,就將僧院命名為「白馬寺」。
攝摩騰、竺法蘭二位高僧在白馬寺內譯經傳法,二人共同譯出了最早的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攝摩騰圓寂後,竺法蘭又繼續譯出了一些經卷。所譯的經卷,都珍藏在大殿內,供僧徒們膜拜。據傳,北魏時,僧徒們正在對這些佛經膜拜時,經卷突然發出了五彩光芒來,將大殿照的通亮。更令人稱奇的是,光焰中還現出了佛的形像。
唐代武則天期間,白馬寺盛極一時,有千餘僧人。現存的白馬寺占地四萬平方米,一百多間的殿堂縱軸式排開,主要殿堂位於南北中線上,從山門往裡縱深依次是:天王殿、主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佛殿毗盧閣。
主殿大佛殿內中央供奉的是端坐蓮台的釋迦牟尼佛,右手拈花,左右是迦葉、阿難二弟子,文殊、普賢二菩薩列坐,二天女後侍。
大佛殿東南角有一口明代鑄鐵鐘,重二千五百公斤。據說在風清之夜或晨曦初露之時,白馬寺鐘聲可以傳數十里,而且城內東大街鐘樓上的大鐘也能與之共鳴,古人認為它有著「鐘聲響徹梵王宮、下通地府震幽靈」的法力。
白馬寺院外東南約200米處,有一座高24米的13層密檐式磚塔,名為「齊雲塔」,是中國第一座供奉釋迦佛舍利的佛塔,也曾在歷史上屢現神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