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圖片來源:手繪插畫 志清/看中國)
「關關雎(jū)鳩(jiū),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cēncī)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是很多中國人最為熟知的《詩經》中的詩篇《關雎》,業已流傳千百年。
《關雎》非愛情詩 起到的是教化作用
通常,人們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描寫的是一位君子對淑女的愛慕、相思之情和大膽的追求。然而,其內涵並非如此。
《毛詩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此外,古代研究《詩經》的學者,絕大多數認同「君子」指的是周文王,「淑女」指的是其正妃太姒。
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而《毛詩序》的作者之所以將《關雎》列為《國風》的首篇,就是認為他可以用來感化、教化天下,可以感化、教化上至貴族,下至黎民百姓。
清代《女範捷錄》亦說:「麟趾關雎,后妃之德。」其註釋進一步解釋道:「《麟趾》、《關雎》二詩,皆詠文王妃太姒之德。言麒麟之足不踐生草,不履生蟲,比后妃之仁;雎鳩生有定偶,並游而不相狎,比后妃之德。」大意是文王妃太姒仁愛、德行高。
顯然,如果《關雎》是單純的愛情詩,是無法起到示範、教化天下的重要作用的,而正因為其歌頌的是文王正妃太姒的德行,歌頌的是周文王對這樣一位德行高尚的女子愛慕之情和一心一意,才可以感化、教化天下。對此,《關雎》是如何體現的呢?
文王君子仰慕貞節專一的淑女太姒
首先用「雎鳩」來作比,暗示太姒的美德。《毛詩》註解說,雎鳩是南方的一種水鳥,這種鳥不論是雌雄都有固定的配偶,摯情而又有別。宋代朱熹也認為其「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
《關雎》作者用專情而不相亂的雎鳩比喻君子和淑女,說明他們雖彼此仰慕,但卻又不貪戀美色,行事謹慎如雎鳩一樣,男女有別,但又相處和諧。而太姒有著雎鳩這樣的美德,幽靜嫻雅、貞節專一,是君子最適合的佳侶,也堪為天下的榜樣。
其次用「荇菜」來暗示太姒的美德。詩中三次提到「參差荇菜」,荇菜是長在湖泊池塘中的一種水生植物,它還是古人用以祭祀的常規祭品。具有幽靜嫻雅、貞節專一美德的太姒,才足以擔任採摘荇菜、準備供品,以承事宗廟的家庭重任,才能得到祖先的認同,接受其祭祀。這樣的女子,君子如何不心繫之?
此外,由於荇菜生活在清水繚繞之地,而污穢之地根本見不到荇菜的影子,所以又以此比喻淑女太姒的高貴和清純。後來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裡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黃華似莼」的句子,就是在訓導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面對擁有如此美德的太姒,周文王非常仰慕,但思而不邪,沒有不善的妄念。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文王用美好、可以提升德行的琴瑟之音,與淑女分享。這裡的琴和瑟都是一種樂器,「琴」被士人賦予修心養性的功能和審美,所謂「君子之近琴瑟,此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而「瑟」常與「琴」並列,亦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心性美德的作用。
除了分享琴瑟之音外,周文王還以「鐘鼓」之樂來取悅太姒,來表達自己對其的真心。這裡的「鐘鼓」之樂點出了文王高貴的身份,因為根據上古時期的禮樂制度,不同等級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樂曲,能演奏鐘鼓之樂的只有天子和諸侯,而文王正是諸侯之一。
三太之一的文母太姒
這位《關雎》中被推崇、讓文王仰慕的太姒,在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太姒,周文王之妃。(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後代有莘國人。一天,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太姒,為其驚人的美貌所吸引,後得知太姒仁愛和順明理,生活儉樸,姬昌更加仰慕。
對《易經》頗為精通的姬昌,通過推算得知迎娶之日尚未來到,因此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
終於,文王等來了迎娶之日。因為渭水上無橋,為了迎娶太姒,姬昌就在渭水上將舟舟相連,架成了一座浮橋。為了表示尊重、真誠之意,姬昌還親自迎親,親迎太姒進入西岐,場面十分浩大。《詩經》中對此記載道:「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文王與太姒結為夫妻後,文王主外,他繼承後稷、公劉的遺業,效法古公、公劉的法則,廣泛施行仁義,敬重老人,慈愛晚輩,禮賢下士。許多士人因此都來歸附於他。
太姒主內,太姒還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歷正妃),勤勞治家,恪守婦道,以德服人,因此其尊號為「文母」。後世還將太姜、太任、太姒三人合稱為「三太」,後世將「太太」作為已婚女性的尊稱,意指賢德要直追「三太」。
在文王和太姒的德行教化下,西岐國蒸蒸日上。有著如此德行的文王和太姒,亦得到了上天的垂愛,太姒共生下十個兒子,分別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太姒從小就教育兒子們遵循正道,重視德行,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邪僻不正的事情。
其中伯邑考因得罪王后妲己而遭到紂王殺害,故姬昌立次子姬發為太子,姬昌去世後,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武王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承天命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可以說,太姒不愧是周朝王室母儀天下的德範,讚美有著美好德行的淑女的《關雎》成為《國風》首篇,也就順理成章了。
參考資料:《詩經》 《女範捷錄》 《毛詩序》 《列女傳》 《史記》 《左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