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入世給美國產業和工人持久性傷害
【看中國2021年10月29日訊】一項新公布的研究顯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給美國部分地區和某些產業的工人帶來持久性損害,例如,工作崗位和收入的淨流失,而這些傷害在中國入世20年後仍未恢復。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論中國衝擊持久性》(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China Shock)的工作論文。作者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知名經濟學家大衛·奧特(David Autor)、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戈登·漢森(Gordon Hanson)和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系的大衛·多恩(David Dorn)。三名作者研究「中國衝擊」(China Shock),也就是中國製造業的快速增長是如何對美國部分地區的就業和產業構成嚴重衝擊的。
傳統上主流的經濟理論認為,更自由的貿易從長遠角度對進出口雙方都有利,即使貿易最初可能會導致工作崗位的流失,但資本將被釋放出來,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雖然一些行業和地區在調整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消費者將從更便宜的商品中受益。
但奧特等人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受衝擊的工人調整貿易風險的主要辦法是退出了勞動力隊伍,很多是提前退休,他們並沒有遷移到其它地區或尋找其它工作。奧特等人的研究顯示,中國爆炸性的出口增長使其製造業出口的全球份額從1991年的3.1%飆升至2015年的17.6%。來自中國的製成品很多出口到了美國,它們擊垮了美國東南部和中西部地區的的製造業。
作者認為,自2000年後,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淨流失的很大一部分與面臨來自中國的進口競爭有關。在2000年至2019年間,來自中國的進口造成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比例下降1.54個百分點。很多受衝擊地區出現了人口數量下滑,表明人口外遷。這意味著離開工作是調整貿易引起的勞動力需求收縮的主要手段。
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經濟學家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長期從事貿易對就業影響的研究。他早在2000年就預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會給美國帶來嚴重的工作流失。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入世導致美國貿易赤字猛增,到2018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導致美國流失370萬個工作崗位。」
斯科特也贊同奧特等人的結論,即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重創了製造業領域的就業。他說,「對於大多數美國工人來說,工資一直停滯不前,或者充其量是緩慢上升,許多工人被迫從事製造業以外的低工資工作,這是貿易最直接的影響。由於我們與中國的競爭力下降,我們的工業基礎迅速受到侵蝕,我們已經失去了50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和9.1萬家工廠。」
中國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完成了與美國的入世談判,在小布希政府上任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了世貿組織。當時美國的判斷是允許中國入世不僅能夠享受經濟上的好處,也能有助於推進中國的民主化。2000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發表有關中國入世的演講時說,「中國入世,不僅是同意擴大對美國商品的進口,更是同意進口民主社會最珍視的價值觀之一—經濟自由。」他還說:「當個人有能力心懷夢想,更有能力實現夢想時,他們會要求更大的發言權。」
然而這一設想也未能實現。「中國轉向了另一個方向,」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經濟學家克勞德·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對美國之音說,「正如我們所知,在中國入世後的二十年裡,特別是在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中國已經從自由化、經濟自由化和在某種程度上潛在的政治自由化轉向了。」
巴菲爾德說,中國的政策從一開始就不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這是個事實。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與中國談判的高級談判代表卡西迪(Robert B. Cassidy)2018年接受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鮑勃·戴維斯(Bob Davis)表示,他認為與中國的入世談判只惠及了美國的大企業,而不是普通工人,對此他深感失望。
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斯科特表示,美國最終同意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地位並允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現在進一步證明是個錯誤,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國入世對美國工人利益的長久損害。
「企業可以威脅要搬到中國去,並告訴工人,如果你堅持要求更高的工資或更好的福利,我們就會關閉你的工廠。我們會搬走。因此,它增加了這些企業的議價能力。這一直是過去20年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大公司、跨國企業對美國工人的支配力越來越強,」他說。
原文標題:研究證實 中國入世給美國產業和工人帶來持久性傷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