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驚爆乙鏈惡菌88人染7死 死亡率可達三成(圖)
香港菜市場一個售賣淡水魚的攤檔。(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10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過去50多天內錄得88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簡稱「乙鏈」)感染個案,當中有四成共32人屬群組爆發,當中不少患者是在處理淡水魚或進食生滾粥和魚腩粥後感染惡菌。專家指「乙鏈」感染死亡率可高達30%,今次短時間內爆發的情況相當罕見和不尋常,需調查受感染魚類源頭,而業界指香港絕大部份淡水魚均來自中國大陸。
綜合《明報》、香港01等港媒報導,截至10月20日,香港共錄得88名住院病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當中32個乙鏈患者屬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即屬感染源頭相同的群組爆發,另有9宗個案基因序列分析結果有待確定。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是在接獲醫院管理局數據近20天、經傳媒披露後才公布乙鏈感染爆發的消息。這一波感染數字較過去3年的每月9至26宗呈倍數增加,過去半個月幾乎日日有新增個案,高峰期更1日3宗,情況頗不尋常。病人的主要病徵為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等,患者的心臟、肺部、皮膚亦有可能受影響。
衛生防護中心指出,該個ST283感染群組涉及32人,年齡介乎31至87歲,沒有人進食過淡水生魚片,當中3人是餐廳廚師、1人是兼職魚販。衛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發現,這些病人曾到訪荃灣一個街市及元朗雞地一間淡水魚批發公司,中心到場抽取環境樣本,發現魚塊、水、器皿和砧板均帶病菌。因此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有關,但也不排除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
香港漁業人士對媒體指,香港約有八成半的淡水魚來自中國,當中以廣東省順德區最多,部分病人曾接觸的鯇魚更有九成九來自中國。每日約有幾千斤淡水魚運到香港主要兩個批發淡水魚的魚欄,不排除感染源頭或由該兩個魚欄傳播至全港各區。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指,患者中有人懷疑食用生滾粥、魚腩粥受感染,部份人比較年輕也非長期病患者,但病情嚴重,情況罕見。他促請港府追查懷疑受感染魚類的源頭,及時截斷供應鏈;在未找到源頭前,則應主動在進口層面和街市檢查。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10月21日對媒體表示,乙鏈菌在產後婦女或初生嬰兒較常見,但今次短時間內出現爆發性群組,並在三、四十歲的壯年人中出現,情況不尋常;同時,過去比較少人因進食而受侵入性乙鏈感染,懷疑該菌「變惡」。
至於感染「乙鏈」的死亡率,曾祈殷指年紀越大者死亡率越高,一般介乎6%至三成不等,視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攻擊位置及用藥時間而定,也視乎病人是否太遲求診。
法廣報導,傳染病醫生林緯遜指,今波感染不屬於「人傳人」爆發,但一般乙型鏈球菌能存活在人體生殖器官及腸臟,也能經接觸傳給他人。乙鏈菌過去鮮少爆發,近例是新加坡2012年曾大型爆發,釀成300人受感染,新加坡政府發現與事件與淡水魚有關,禁止食用淡水魚魚生,個案便大幅滑落。
綜合政府和醫生建議,市民在街市選購魚類時不應觸碰魚身或使用店舖提供的毛巾;有傷口者應先包紮好及戴手套後才觸碰海鮮;生熟食物要分開不同砧板處理;進食魚類時須煮熟,包括生滾粥,更應避免生吃淡水魚生。免疫力有缺憾、有癌症、服用抗排斥藥和類固醇、有糖尿病、有肝硬化等的病人,更要特別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