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縱橫】也談長津湖之戰(視頻)

【看中國2021年10月16日訊】中國大陸製作的電影《長津湖》票房火爆,中共高調宣傳這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現在有個習慣,中共高調宣揚什麼,我就得去查一查看一看,別讓它給忽悠了。今天就聊一聊長津湖戰鬥這個話題。

我喜歡看記錄片,喜歡看歷史記錄片,特別是軍事歷史記錄片。多年以前看過一部有關朝鮮戰爭的記錄片,講述一場具體的戰鬥,主持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中校Oliver North,就是在里根政府時期伊朗門中大名鼎鼎的證人Oliver North。我當時看完後就記住了一個意思,這是朝鮮戰爭、甚至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奇蹟的一場突圍戰,美軍在天寒地凍、重重包圍中全身而退,包括重型武器、車輛,還包括十萬以上的平民百姓。當時有一個鏡頭讓我記憶猶新,幾位共軍戰俘坐在凳子上抽煙,當時是12月,又是西伯利亞寒潮侵襲之際,滴水成冰,戰俘們裹著棉大衣,但是他們的褲腳管卻高高捲起,雙腿裸露在外,而且腳面上鋪了厚厚得冰塊,話外音解釋說,這些共軍在被俘前是凍傷了,凍到最後的時候,人不但不覺得冷,反而覺得熱,像火燒般那麼熱,所以用冰蓋上,這些戰俘最後都得截肢。這組鏡頭讓我相當震撼,戰爭可不像文人憤青嚷嚷的那麼英雄豪邁,非常的殘酷和血腥。現在回想起來,這部記錄片講述的,就是長津湖之戰。

先說說長津湖之戰發生前的背景。

二戰之後,南北朝鮮以三十八緯度為界,北朝鮮屬於工業集中發達的地區,南朝鮮以農業為主。當時中共已經贏得內戰的勝利,大批朝鮮族解放軍被秘密派遣到朝鮮,加入朝鮮人民軍,蘇聯給北朝鮮配備了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當時朝鮮人民軍兵員十五到二十萬,有十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2百80輛坦克,一個空軍師,2百10架戰機﹔相比之下,南朝鮮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全都是輕型武器,南朝鮮兵員十萬不到,沒有一輛坦克,只有22架軍用飛機,其中12架是三式指揮連絡機,剩下的十架是訓練機,駐紮南朝鮮的美軍只有兩百人。南北朝鮮軍力懸殊。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揮軍南下,短短兩天之後,南朝鮮李承晚政府撤離首都漢城,並炸掉了漢江大橋,第二天,6月28號,漢城淪陷。南朝鮮部隊不堪一擊,五天的戰鬥,南朝鮮軍隊九萬多人,就剩下2萬2千人不到。等到7月份美軍入朝參戰的時候,南朝鮮軍隊已經不復存在,全部被收編到聯合國部隊。

美軍的參戰也是匆匆忙忙,7月5號,美軍尖頭部隊在烏山跟朝鮮人民軍交火,這是美軍第24步兵師的一部分,說是尖頭部隊,只有區區540名士兵,每人只有120發子彈和兩天的口糧。這些士兵全部是十幾歲的新兵,除了兩個月的基本訓練,沒有任何作戰經驗,軍官也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軍官有作戰經驗。就這支小型尖頭部隊跟朝鮮人民軍交火,因為沒有反坦克武器,不是人民軍的對手,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在平澤、長南、鳥致院連連擊敗美軍第24步兵師,把美軍逼到太田,最後太田也失守,美軍3千6百多人傷亡,幾乎3千人被俘,就是指揮官-中將威廉丁(Major General William F.Dean)也被俘虜。

到九月份的時候,聯合國已經被壓縮在釜山,再退就要下海了,背水一戰,美軍守住了,美國空軍每天40次轟炸,摧毀了32座橋樑和幾乎所有的公路和鐵路,也摧毀了倉庫、加油、碼頭等軍需後勤,朝鮮人民軍白天不敢行動,只能在夜間行軍。美國增援部隊不斷從日本飛過來,包括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在美軍發動反擊的時候,兵員已經有18萬。9月15日,4萬美軍突然在朝鮮半島攔腰處-仁川登陸。仁川登陸部隊屬於美軍第十兵團,包括一個海軍陸戰師和南朝鮮士兵,一共四萬人,指揮官是中將愛德華.阿蒙德(Major General Edward Almond)。第十兵團很快就擊潰了守衛漢城的人民軍,與此同時,釜山的美軍發動反攻,一下子對朝鮮人民軍形成一南一北前後夾擊之勢。9月25日,美軍佔領漢城,而被前後夾擊的人民軍這時候已經潰不成軍,幾乎所有的坦克、大炮都被摧毀,只有三萬人撤退到被朝鮮,首都平壤岌岌可危。9月29日,麥克阿瑟恢復了李承晚政府。

10月7號,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北進,第十兵團在元山市和利原郡登陸,10月19日,美軍第八軍佔領平壤,20日,187空降旅降落在順天市、肅川郡,切斷了朝鮮人民軍撤退到中國東北的退路,到10月底的時候,聯合國部隊已經俘虜了13萬5千人民軍,再加上20萬的傷亡,三百多輛坦克報廢,朝鮮人民軍幾乎全軍覆沒,聯合國大兵壓境鴨綠江。與此同時,20萬中共軍隊在10月19日開始跨過鴨綠江,秘密進入朝鮮,行軍都限制在晚上7點到凌晨3點之間。

中美在朝鮮戰爭的第一次交火發生在11月1日,地點在雲山郡,志願軍第39軍從三面向美軍第八騎兵旅發動突襲,美軍被打的措手不及,撤退到清川江,可是,志願軍卻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立刻撤退到山區。也正是因為志願軍勝利後撤退,讓美軍認為中共不會公開加入朝鮮戰爭,美軍第八軍繼續向西北挺進,而第十兵團繼續沿東海岸北上,也就是說,美軍分開了,這正是共軍所期待的,這就要講到長津湖之戰了。

美軍兵分兩路,共軍也是兵分兩路,西路擊敗了美軍第二步兵師,美(第八)軍開始撤退,12月中退回到三八線以南﹔而東路就是長津湖之戰。

長津湖其實是人工湖,就是水庫,長津湖東南是興南港,有一條公路連著,距離1百30公里,這是一條小路,上下坡很大、崎嶇不堪,地理環境很不利,天時也不利,11月中,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襲擊,氣溫攝氏零下30度,滴水成冰,武器凍住了,醫療設備凍住了,血清、血漿凍住了,汽車電池凍住了,要用嗎啡的話,衛生兵得先含在嘴裡化凍才行。共軍根據國共內戰的經驗,判斷長津湖周圍是美軍的薄弱環節,只有少數兵員駐守,他們的計畫是突襲長津湖的美軍,美軍主力必然前來救援,他們張開口子以逸待勞、一網打盡,畢竟,志願軍第九兵團有十二萬人,而美軍只有三萬,也不集中在一起,戰線很長,因此,共軍只派遣了八個師突襲,大部隊作為後備。但是共軍誤判了,長津湖恰恰是美軍主力所在地,而且還正在修建一條飛機跑道和物資倉庫,可是共軍發動攻擊的時候,恰恰沒把機場和倉庫當成重點。雖然中共上將宋時輪率領的志願軍第九兵團屬於精銳部隊,士兵幾乎都是淮海戰役的老兵,但是第九兵團原計畫在11月的時候在東北補給軍需,但毛澤東突然命令立刻入朝參戰,士兵們連禦寒的大衣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和口糧,長津湖周圍人煙罕至,根本無法就地找糧食,長津湖戰鬥之後,死於飢寒交迫的志願軍比陣亡的還多。

11月27日,共軍在長津湖東西兩側同時發動進攻,美軍措手不及,第二天,長津湖附近的幾支美軍就被分別包圍了,毛澤東下令全殲美軍。在長津湖西側,共軍輪番進攻都被擊退,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第九兵團司令宋時輪這才意識到,低估了美軍的兵力,因此要求集中兵力攻打東側。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下令第十兵團向東南突圍撤退,在興南港集結,接到命令後,前線指揮官史密斯少將說,撤退?什麼撤退?這不是撤退,這是換個方向進攻。12月1日,西側美軍在坦克開路下開始突圍,沿途遭遇共軍的輪番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結束,第四天突圍成功。

在東側,也就是志願軍集中活力攻擊的地方,也是美軍最薄弱的地方,11月27日發動攻擊的時候,美軍同樣措手不及,傷亡慘重,共軍以為美軍被殲滅,停止了攻擊,開始在陣地尋找美軍的食品和大衣,11月28日早晨,美軍突然發起反攻,這次是志願軍措手不及,當天晚上,志願軍援軍趕到,投入四個團再次發動猛攻,但是傷亡慘重,志願軍不斷投入更多的兵力,12月1日,前線指揮官下令撤退,在海軍陸戰隊飛機的炮火掩護下開始撤退,但是剛剛開始撤退就遇到阻擊的共軍,近距離阻擊,為了突圍,飛機只能在兩軍之間投下炸彈,造成了美軍的傷亡,但也掃清了道路,但是突然後方遭到共軍輕武器的進攻,守衛運輸卡車的美軍就地找隱蔽藏身處,結果不少卡車上的傷員和司機陣亡,東側美軍且戰且退,指揮官也陣亡,兩千五百名士兵,突圍的只有一千零五十,其中只有四百人不到屬於有戰鬥力的。

長津湖附近正在修建的機場跑道、物資倉庫,那裡也是前線指揮中心所在地,只有兩個排駐守,志願軍本來也是要在11月27發動進攻,但因為地圖沒有更新,進攻的志願軍迷路了,晚了一天才趕到,而那個時候,駐守美軍已經知道共軍在前一天就發動了進攻,機場附近大多不是戰鬥人員,他們是工程師和後援支持人員。11月28日,遲到的共軍發動進攻,戰況激烈混亂,但是在戰鬥過程中共軍紀律渙散,這裡有倉庫,志願軍士兵開始搶奪物資,結果美軍反攻擊潰,11月29日晚,共軍集結準備再次進攻,但因為遭遇美國空軍炮火壓制,放棄了進攻計畫。隨著美軍援兵陸陸續續的趕到,志願軍幾次三番的進攻都被擊退,12月1號,機場可以使用,軍援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

就這樣,長津湖到興南港道路打通了,12月5號,美軍開始沿著公路向興南港撤退,這時候,志願軍第九兵團傷亡過半,無法全面發動攻擊,只能部署一部分部隊在前方堵劫,一部分在後方騷擾,並炸毀橋樑,美軍此時兵力集中,沿路各個擊破,有些山頭的志願軍打到全軍覆沒,有的山頭的志願軍已經在飢寒交迫中死去,最後一場交鋒發生在志願軍第89師和美軍第三步兵師之間,美軍幾乎沒怎麼費力就擊潰了共軍。12月11號,美軍成功撤退到興南港。一共有十萬零五千美軍,九萬八千名韓國老百姓,一萬七千五百輛汽車,三十五萬噸軍需物資,最後全部安全撤退到釜山。

這,就是長津湖之戰。朝鮮戰爭,美國有幾乎六萬人陣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有韓戰紀念碑,碑上刻著所有陣亡將士的名單,而陣亡的志願軍有多少人,他們叫什麼名字?不知道。這是一段不算久遠的歷史,不能忘卻,更不能被中共給忽悠了。

謝謝您收看東方縱橫,如果您覺得我講的有道理,請幫助轉發推薦,也請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點擊訂閱鍵,再次感謝您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咱們下次時間-再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東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