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警察在維多利亞公園天后入口處把守。(圖片來源:李天正/看中國)
【看中国2021年10月15日讯】有親共組織把香港的政治動盪和社會矛盾歸咎於港府無視「去殖化」,並多番要求香港「二次回歸」。有港人對「去殖化」表示不認同,指維多利亞公園對於港人有重要像徵意義,改名等同強迫港人放棄以往的價值觀。
十一當日有親共組織要求將維多利亞公園更名為人民公園。「同心護港」表示,促請行政長官把維園改名,讓他們可以慶回歸及國慶,也可悼念「七七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件。
「紫荊黨」近日在內部刊物發文,認為「去殖民化」是港府不可迴避的議題。「紫荊黨」批評稱,回歸後港府的政策思維未能擺脫英國殖民時期的影子,漠視國家利益和發展方略,存在系統性的「殖民主義殘餘」,須對這些舊有的觀念加以修正,並譴責香港管治階層「戴上了殖民主義的面具」,「只懂墨守成規」。
不過有港人對「去殖化」表示不認同,「范女士」指:維多利亞公園對於香港人有重要像徵意義,改名等同強迫港人放棄以往的價值觀,而改名只是一些小動作,當局目的是進一步收緊香港人的空間。除了在政治和法律層面收緊,看來港人的生活層面也會被收緊。
「范女士」說,維園充滿香港人的回憶,包括每年的七一遊行和六四燭光晚會。「現在遊行集會已基本在香港消失,如果再配合改名的話,遊戲規則將徹底改變,與社會運動的聯繫也會完全切斷。」
親共組織的改名和去殖化請願並未引起香港人的強烈反響。不過「范女士」認為公眾不應保持沉默,她擔心北京的劇本已經寫好,親共組織只是配合劇本行事,「如果社會沒有出現強烈反響就會再進一步,下一步可能是讓政界人士或立法會議員開口,讓事情合理化。」
香港時事評論員梁啟智表示,有些組織以將維園改名來對北京表忠。不過他認為,香港街道或公園名字不影響港人對中國政府的歸屬感或憎恨感。2008年是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達到頂峰的一年,但當時並沒有更改任何街道或公園名稱。
他續指,親共組織對「去殖化」的理解是本末倒置。他解釋,「去殖化」的重點是管治者和原居者的不平等關係,但港英政府和不存在這些問題,比如當年殖民地政府推行公共房屋和各種社會保障及勞工法例等。他認為,這些措施到底是好是壞,該保留還是該放棄,要看是否符合今天香港社會的利益。
澳門大學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說:「當年港英政府強調制訂政策是要與市民取得共識。這些諮詢並非門面的假諮詢。政府必須回應社會對於政府政策的質疑。反觀現在港府沒有正視香港人和中國大陸價值觀不相同的情況。反修例風波之後,香港政府沒有能力掌控民意,制定政策時只好採取高壓或者由上而下的手段。」
責任編輯: 李松兒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