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三歲看八十 七歲定終身」 有道理嗎?(圖)


古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老話說「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這句話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古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早在中國古代的醫書和禮儀文獻中,就有關於「胎教」的記載。

為什麼說「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

為什麼說「三歲看八十」?因為從母親懷孕,到出生三年之間,小孩就像一張白紙,你想畫什麼,他就是什麼。小時候不好好教,等到六七歲再來教,就已經來不及了,他接受扎根教育的期限已經過了,根已經扎上了,所以古人說「三歲看八十」。

為什麼說「七歲定終身」?因為小孩一般六七歲就開始上學,上學是家教的延續。

以前在家裡,是父母做榜樣,現在上學了,稍微懂點事了,但還不成熟,完全是靠老師做榜樣,小孩子一切都跟老師學,所以啟蒙老師非常重要。

啟蒙老師的好壞,教得合不合格,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叫「七歲定終身」。

古人「胎教」的智慧

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視「德育」,從懷胎10月開始,以父母的言行為身教,讓胎兒在最純潔的狀態下潛移默化。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胎教,就是於周文王的母親太任(一為太妊)。

據《烈女傳‧周室三母》中記載,周文王的母親懷他的時候,眼不見邪曲不正之景、耳不聽淫聲、口不說傲慢自大的言語,睡眠時正直臥姿,講求坐姿與站姿,絕對不歪斜身體。由於她的胎教相當成功,最終使得文王成為一代聖主。

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以及文王自己的夫人太姒,這三位夫人合稱「三太」,她們都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大聖大賢。因為這三位夫人的名字裡都有個「太」字,因此中國人稱妻子為「太太」,就是從這裡來的。

做妻子的一聽到太太這個名字,就要想起向太姜、太任、太姒三位夫人學習,將來也把子女培養成大聖大賢,學什麼呢?

進行胎教的婦女在懷孕的時候,睡覺不側臥,不在靠邊的地方坐,不一隻腳站立,不吃亂七八糟的東西。食物切的不端正不吃,炕席鋪的不正不坐,眼睛不看不好的顏色,耳朵不聽淫蕩的聲音。晚上則談論正事。這樣,生下來的孩子才會形容端正,才藝博通。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闡述了古代中醫的育兒經,值得後人借鑑:「文王父母有胎教之法,此聖人之道,未及中庸。是以中庸養子:十歲以下,依禮小學,而不得苦精功程,必令兒失心驚懼;及不得苦行杖罰,亦令兒得癲癇,此事大可傷怛;但不得大散大漫,令其志盪;亦不得稱讚聰明;尤不得誹毀小兒。十一以上,得漸加嚴教。此養子之大經也。不依此法,令兒損傷,父母之殺兒也,不得怨天尤人。

大意是說:周文王父母有望子成龍的胎教之法,這是聖人之道,不是中庸之道。按中庸之道教育孩子,孩子十歲以下,父母教孩子學習禮貌、上小學,父母不得逼孩子苦學精通功課,一定會讓孩子戰戰兢兢、蒙上心理陰影;父母更不得肆意棍棒體罰,這也會讓孩子得癲癇,這種事情太令人傷懷了;但父母不能讓孩子過於散漫,這會讓孩子無心立志;父母也不能稱讚孩子聰明;父母尤其不能辱罵貶損孩子。孩子十一歲以上,父母應該對孩子漸漸嚴加管教。這是教育孩子的大道。不依照此法教育孩子,孩子因此身心受到摧殘,是父母親手釀成的苦果,父母不得怨天尤人。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