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撤離阿富汗臨近結束,阿富汗難民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那很可能會成為恐怖份子新的資源地,而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威脅尤甚。圖為2021年8月25日,在塔利班軍事接管阿富汗之後,阿富汗難民在位於查曼的巴基斯坦 - 阿富汗邊境過境點進入巴基斯坦時,走進一條鐵絲網包圍的走廊。(圖片來源: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8月26日讯】(看中國記者理翺編譯/綜合報導)拜登(Biden)政府在引領美國撤離阿富汗時混亂不堪,以致塔利班隨後迅速軍事接管了該國,隨之而來的,難民危機大爆發已是不可避免,並且迫在眉睫。這為恐怖組織激進化的招募新兵創造了重要機會。
「這很簡單:失敗的國家會導致貧困的爆發,通常還會導致極端主義或安全挑戰的爆發。」英國國防部長本.華萊士(Ben Wallace)告訴BBC電臺。華萊士認為美國的撤離是「一項爛交易」,其將在其它各種衝突中「激勵其他恐怖份子」。
「基地組織可能會將此視為一個機會。」「我們將不得不整裝待發,披堅執銳(應對)。」
而據消息人士和分析人士稱,隨著難民逃離該國並試圖開始新生活,可能會出現更微妙的威脅。
「(難民)自然流出(路線)將是巴基斯坦和伊朗。」一位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印太情報官員告訴媒體。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可汗(Imran Khan)已經與新當選的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賴西(Ebrahim Raisi)討論了難民危機。
「在地區背景下,總理對阿富汗不斷惡化的安全局勢表示擔憂,並警告說,最新的事態發展可能會對巴基斯坦和伊朗產生嚴重影響,導致難民湧入兩國邊境地區。」一家伊朗媒體報導了巴基斯坦發出的通話摘要。
這種激增的難民潮可能會考驗兩國,同時為每個國家的極端份子提供了新的機會。
美國的對手 – 伊朗的情勢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近80萬阿富汗難民已經合法和非法地居住在伊朗,還有260萬非難民的阿富汗人居住在該國。雖然大多數阿富汗人是遜尼派穆斯林,而伊朗的許多人是什葉派,但這也使他們為伊朗民族提供了文化和宗教的親和力,因為那是伊朗的鄰國所缺少的。
根據華盛頓研究所的說法,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特工從這個難民人口中衍生出一個名為法特米永旅(Fatemiyoun Brigade)的民兵組織,其戰士的「月薪微薄,為450美元,外加為他們在伊朗的家人提供的臨時移民福利」。過去幾年,這支民兵一直被部署到敘利亞,作為伊朗領導人動員起來支持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ssad)的地面部隊的一部分。
「伊朗長期以來一直在其土地上使用和虐待阿富汗難民。」捍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貝南.本.塔勒布魯(Behnam Ben Taleblu)說。
但在自己的家鄉徹底落入塔利班之手後,這些難民能否不管不顧而只聽命於伊朗、在敘利亞為其賣命就成為問題。但是,伊朗很可能會趁機將法特米永旅派回阿富汗,分一杯羹。
塔勒布魯繼續說:「對於一些法特米永的人物來說,當他們(在阿富汗家鄉)的城鎮落入遜尼派塔利班之手時,他們試圖接管城鎮並使敘利亞東部波斯化和宗派化(的行動)將具有挑戰性……」
「然而,伊朗可以利用阿富汗遜尼派勢力的幽靈,試圖將資源彙集回阿富汗,並在阿富汗展示自己,將法特米永旅作為『多樣性』的捍衛者。」
美國的「盟國 」 – 巴基斯坦的威脅可能更大
對於一些觀察人士來說,更嚴重的風險在於大量難民湧入巴基斯坦。在那裡,巴基斯坦的官員在公開慶祝塔利班的勝利。
「現在阿富汗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們已經打破了奴隸制的枷鎖。」巴基斯坦總理上週早些時候說。
有很多評論提請美國及其盟友注意巴基斯坦對塔利班的支持。總部設在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哈卡尼網路多年來一直在阿富汗與美軍作戰,塔利班武裝份子在必要時也會撤退到巴基斯坦。
這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被正式列為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國」,然而,由於巴基斯坦與恐怖主義的聯繫而導致美國及其盟友與之的關係緊張,並且在過去的20年裡已經惡化了。
2010年,基地組織(al Qaeda)創始人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住在巴基斯坦時,美軍確定了他的位置並擊斃了他。
巴基斯坦官員已明確表示,儘管他們對美國撤軍明顯感到高興,但他們並不準備應對人道主義後果。
「這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擔憂。」巴基斯坦信息部長法瓦德.喬杜裡(Fawad Chaudhry)告訴《時代》雜誌。「我們的經濟不夠穩定,無法承受更多,與此同時,COVID-19的情況不允許我們開放邊界。」
「事實上,我們無法接受更多難民。」巴基斯坦國家安全顧問莫伊德.優素福(Moeed Yusuf)上個月告訴美國支持的媒體「美國之音」。
大約「140萬已登記的阿富汗人」生活在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官員估計,如果將未登記的難民考慮在內,這一數字將上升至近300萬。
外部觀察家將巴基斯坦的難民營視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印度-太平洋情報官員說:「這些營地有可能發生激進化......他們通常傾向於成為招募基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