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費至少漲5倍 外貿遇瓶頸(圖)


中國出口的集裝箱運力價格大幅度上漲。(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8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自今年開始,中國出口的集裝箱運力價格大幅度上漲。根據標普全球普氏數據,從中國運往美國西海岸的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運費目前幾乎是2020年4月時的5倍,高達大約7400美元。

據《證券日報》報導,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代表即期價格的上海出口集裝箱指數,7月30日達到4196.24點,續創歷史新高。與2020年的低位818點相比,漲幅逾400%。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為2930.03點,與上週的2854.02點相比,漲幅達2到.7%,並且這一增長的態勢還在繼續。

某證券公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大幅推漲運價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從需求端來講,疫情下服務消費轉為實物商品消費,直接利好集運;歐美補庫存需求強勁,同時財政補貼進一步刺激了消費。

二、從供給端來講,受疫情及蘇伊士運河擁堵等事件影響,供應鏈漸變成從港口碼頭到內陸集疏運的系統性運力緊張,各節點都出現了一定的週轉問題,行業有效供給顯著降低。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說,海運出現供需失衡。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面臨運費價格上漲及利潤壓縮的考驗。

根據滬深交易互動平臺的數據,很多上市公司都表示,運費是影響公司業務的關鍵因素之一。

大西洋稱,運輸成本大幅度上升,並且一櫃難求,集裝箱短缺的現像在短期內都無法緩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公司今年是否能實現預期的目標,還存有重大的不確定性。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分析說,出口企業普遍反映,運費上升過快過高,導致利潤被吞,不僅一箱難求,且美國運輸尚未恢復正常,許多貨物僅能運達美國東西海岸,一些中企出口貨物積壓,導致不能繼續接單生產。

報導稱,另一個數據也值得關注的,今年上半年,中國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為76.4億噸,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13.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為1.4億標箱,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0%。

業界普遍分析稱,貨物吞吐量增長的背景下,如何解決企業運費貴成為關鍵。

分析師預測,從供需來看,供給端瓶頸的緩解進度取決於疫情,更為核心的則是需求端,即歐美進口需求(不完全是中國出口需求)。至少在年底出貨旺季前,運價仍然會維持住高位,是否將延續到2022年,還要持續跟蹤補庫需求變化。

據自由亞洲電臺日前報導,中國出口集裝箱的危機,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IfW)所長費伯麥耶爾(Gabriel Felbermayr)7月份接受「德國電信在線」採訪時曾表示:「亞洲出現了運輸和交付困難,我們也很快能從價格上感受到。今後幾個月,來自遠東的許多商品都將明顯漲價,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報導稱,集裝箱危機開始於今年5月的深圳鹽田港。由於廣東省當時爆發的「德爾塔」變種COVID-19疫情,北京當局採取了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大量貨船因此無法進港,港口內堆積了無數集裝箱無法運出。儘管防疫措施在幾週後大部分解除,港口也恢復了正常運作,但積壓的集裝箱卻一時無法梳理完畢。

據《德國之聲》此前報導,鹽田港積壓的集裝箱實際上只能算「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場危機在2020年秋天就已經開始:其它國家的工廠因防疫需要停工時,中國工廠的產能全開,導致中國出口貿易額暴增、出口順差連創歷史新高。這種「只出不進」的局面,很快就造成了中國市場上集裝箱短缺,中國向歐美的運費也翻了十倍不止。儘管不少外貿商採取了「空箱回運」等緊急措施,卻仍無法緩解局勢。

一位匿名的德國商界人士表示,這場集裝箱危機,很有可能綿延到2022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