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別的詞人 兼具蘇東坡與李清照之風格(圖)
《青玉案・元夕》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很特別,因為他不只是繼承了大文豪蘇軾的豪放詞風,還與他合稱為「蘇辛」。此外,他還和李清照是同鄉,又有相似名號,因此兩人也被合稱為「二安」。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現存600多首詞作,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辛棄疾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詞很特別,既有蘇詞的豪放開闊,也有易安詞的綺麗婉約。
這首詞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在一個燈火輝煌、煙花絢爛的元宵節之夜,街市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到處是歡歌笑語。穿著華美服飾的女子們,也難得在這一晚結伴出門遊玩。但是在街頭,有位男子在孤獨而執著地尋覓著意中人。就在他覺得無望的時候,不經意回頭一看,竟然意外發現,他心怡的女子,也和他一樣孤獨地佇立在那燈火黯淡的地方。
這就是辛棄疾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境賞析
從古到今,歌詠元宵節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這首《青玉案》是後世傳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辛棄疾究竟用了什麼樣的創作手法,讓人們對這首詞如此青睞呢?
《青玉案》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寫景狀物,渲染氣氛;下片寫人敘事,寄寓情感,是一首層次分明而且內容豐富的佳作。上片起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東風在古詩詞中常常指溫暖的春風,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所以東風吹過,帶來鮮花綻放的美景。作者化用唐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同樣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把滿天燦爛奪目的煙花,比作一望無際的萬千花樹。
煙花易逝,很快就變成點點焰火,詞人由此聯想到繁星,落下時就像密集的雨點一樣。詞人用「東風」串起煙花燃放的過程,一「放」一「吹」,極富動感和生命力。節日裡的煙花氣勢盛大,景觀壯美,綻放的花有千樹之多,落下的星似大雨之密。一開場,這首詞就塑造了繁華熱鬧的氣勢,也體現出豪放派詞人的胸襟。
隨著煙花的落下,詞人的視角也從天上切換到地面,展現慶賀元宵節的歡快場面。「寶馬雕車香滿路」,說的是達官貴人乘坐豪華的馬車出行,留下滿路芳香。「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描寫的是大街上樂聲悠揚、燈火輝煌的情景。鳳簫,是簫的美稱;鳳簫聲動,是指笙簫等樂器合奏出動聽的樂曲。玉壺,比喻明月;玉壺光轉,就是說月光漸漸西斜,表示時間的流逝。一夜魚龍舞,指魚和龍形狀的彩燈徹夜通明。
這個元宵佳節,有聲有色有味,詞人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出歌舞昇平、絢麗多姿的迷人夜景。不過這首詞的精華之處,還在下片。元宵節之所以熱鬧,是因為有人在活動,因而下片自然過渡表現人物。蛾兒、雪柳、黃金縷,是古代女子在元宵節配戴的各種飾品,這裡代指華服盛裝出遊的女子。「笑語盈盈暗香去」,說的是女子們結伴遊玩時,有說有笑,飄灑香氣的嬌美儀態。
詞人為什麼以女子為主要描寫對象呢?宋朝女子在這一天,難得走出家門,結伴出行,享受這個普天同慶的節日。正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所以這一天也是古人約會的日子,元宵節也有了情人節之說。因為有這個習俗,便引出了詞人尋覓意中人的故事。
「眾裡尋他千百度」,詞人身處充滿歡樂的街道,望著形形色色的路人,沒有一個是他心中的佳人。整個夜晚,詞人與歡鬧的元宵節是無關的,他心心念念的是一位知音,為她尋尋覓覓千百次,都不肯放棄。始終找不到那個人的詞人,癡情一片,在快樂背景的襯托下,更顯得孤立無依。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人猛然一回頭,卻發現他的意中人,正站在燈火零落的地方等他。結尾這句是全詞的轉折和昇華。他尋找的「那人」,自甘孤寂,獨立於熱鬧的節日氣氛之外,等待著有緣人的相會。這樣的佳人,才是和詞人心靈相通的知音。
整首詞從壯闊的場景開端,再到詞人求而不得的孤獨以及意外相逢的驚喜,可說是一波三折,盪氣迴腸。
詞人背後的故事
辛棄疾似乎是寫了一首愛情詞,但它背後還有更深沉的內涵。辛棄疾是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從文的方面來說,他是南宋享譽盛名的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的美稱。與蘇軾相比,雖然他們都以境界雄闊著稱,但是蘇詞的豪是樂觀曠達、超邁軒朗的風格,辛詞則偏向於悲壯激烈、氣象縱橫。辛棄疾也偶然作婉約語,卻同樣流露出一代英豪的悲情與胸懷,《青玉案》就是這類婉約詞中的代表。
這種獨特的詞風,與辛棄疾的性格與生平有關。辛棄疾是北方人,他出生時,南宋的這片半壁江山早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而他又是一位豪爽尚氣節的俠義之人,所以很早就以功業自許,確立了克定中原、報國雪恥的宏願。
他也是一位真正的武將,用盡畢生心力,為抗金事業而努力不懈。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南下侵宋,21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集兩千多人,加入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期間,有的將領偷走帥印私自叛逃,他在情急之下,正確判斷出叛將逃跑的方向,一舉擒獲並將他處斬。得知首領被降金的叛將暗殺,辛棄疾也勇闖敵營,於萬人之中擒拿真凶,又一騎絕塵衝出重圍,金人都不能阻攔他。之後,他把叛將送至南宋朝廷問斬。
此舉大快人心,也表現出辛棄疾的武藝高強和膽略過人,當時的宋高宗非常贊許,就授予他新的官職。在朝廷有了一席之地的辛棄疾,更加積極地推行抗金救國的理想。文采飛揚的他,洋洋灑灑寫下萬言書,名為《美芹十論》呈現給皇帝,全面分析宋金形勢,並提出統一中原的大計。這十論是辛棄疾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一部極具研究價值的軍事論著。
這部著作為什麼叫作「美芹」呢?《列子》記載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人向富豪誇讚芹菜好吃,結果富豪吃了反而鬧肚子,後來人們就用「獻芹」謙稱禮物菲薄。這說明,辛棄疾面對自己的作品,態度也是非常謙卑的。不過從辛棄疾以後,「美芹」又具有特殊的含義,成為憂國憂民的代名詞。
然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無意北伐,辛棄疾也被多次調任外地做地方官,雖然他有才幹,但才能和理想就這樣被蹉跎了。為官二十年後,他因為耿直的性格和抗金的主張,不被朝廷所容,被彈劾罷官,又過了近二十年的閒居生活。等到朝廷重用主戰派人士,並再次起用辛棄疾時,他也成了日薄西山的老人了。相傳,他在臨終時,帶著未竟的理想,高呼著「殺賊,殺賊!」而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所以辛棄疾在朝廷做官時,因為政見與主和派不合,時常感受到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憂憤。淳熙初年,也就是他做官大約十年之際,他懷著孤獨而堅定的心緒,創作了《青玉案・元夕》。藉由知音難覓的主題,他在詞中表達志向難伸、大業難成的哀怨與痛心,同時展現出不與苟安者同流合污、堅守初心的清高品質。正如梁啟超所品評的:「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