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入是深圳3倍 「躺平」原因大不同(圖)


香港也曾出現類似「躺平」的文化,年輕人無欲無求、不爭不鬥、安於平淡。圖為香港銅鑼灣街頭。(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6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躺平」一詞近期成為流行語。香港學者趙善軒在其YouTube平台「趙氏讀書生活」中指香港和日本也有類似文化,是嬰兒潮和新世代的衝突而造成的社會現象,與大陸的躺平主義還不同。他比較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工資中位數,香港的收入是深圳的三倍有餘,這反映出深圳百姓的生活壓力大,百姓無論如何努力也看不到希望,因此才衍生出躺平主義,「躺平即是正義」,什麼都不做了,進行一種消極不合作運動,向時代抗議。

什麼是躺平主義呢?網絡解釋指,中國年輕人認為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躺平」,對抗社會「內捲化」,其內涵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及「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

香港學者趙善軒引述日本學者大前研一表示,約在十年、二十年前日本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提倡極簡主義,以簡單為人生目標。香港幾年前也出現「佛系青年」 文化,年輕人無欲無求、不爭不鬥、安於平淡。

趙善軒分析,香港和日本的社會,資源主要掌握在戰後嬰兒潮那代人身上,「打仗時期社會什麼都沒有,所以打完仗後的嬰兒,他們長大後20多歲就可以做到管理層」,在六、七十年代,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可以在社會上掌權,待他們步入老齡後仍不肯退休,70多歲仍在管理層擔任職位,因此後面的人很難上位。

他續指,香港的70和80後若努力工作,還算有機會上位,起碼可以擔任中上層管理人員,「他們的所謂『三仔主義』,即屋仔、車仔、老婆仔(編注:房子、車子、老婆)」,還是可以實現的。但是90後,00後,越往後越困難。

50、60後不肯退休,做到80歲都有可能,李嘉誠也是90歲才退休。70、80後辛辛苦苦做十幾、二十年也只能做到中層;而90、00後唯有在底層徘徊。因此,年輕人看不到希望,衍生出「佛系」思維,不想努力賺錢,也不想攢錢,有錢就去消費,去旅行,享受生活,活在當下。

趙善軒稱,這就是香港嬰兒潮和新世代的衝突而造成的社會文化。但大陸的躺平主義還不同,大陸經歷文革和各種運動,直到改革開放才出現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他表示,中國最大的特色是,其資源(財富)主要掌握在官二代、官三代、太子黨手中,若家中有人是紅二代、紅三代,「那你掌握的資源自然就多」。

躺平主義還引發另一個概念叫「內卷」,英文叫involution。趙善軒解釋,90年代美國加州學派提出一種理論去解釋中國經濟史,簡言之,即有增長但無發展,比如中國公司推行996,員工天天加班,工資雖然有增長,「但是你沒有發展,個人沒有突破」,把全部時間用在工作上,人生上、精神上和思想上沒有提高。相對來說歐美社會的人很悠閒,講求「Work and Life Balance」(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趙善軒指,中國人一味地工作、賺錢,最終會令人生失去意義,變成了物慾主義的奴隸。而中國又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理論上不應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但實際上,普通百姓無論怎樣努力打工,也無法爬到上游,看不到希望,也找不到自身在社會上的定位。所以,「躺平即是正義」,什麼都不做了,進行一種消極不合作運動,和時代抗議。

趙善軒曾經在深圳大學教書。他指,深圳2020年工資中位數是5,199人民幣(約合6,304港元),而2021年最新統計香港的入息中位數為19,000港元。雖然深圳工資中位數是5,199元,但打工仔要繳納各項開支,包括社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失業保險金,因此到手的只有約4,081元。

他認為這種普遍的低收入反映出一個問題,即普通百姓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發達,更不用想買房子了,加上深圳的生活開銷不便宜,組織家庭、撫養子女等方方面面都要用金錢,所以年青人唯有躺平。

趙善軒說,很多躋身於工資收入頂層的人會跑出來說:中國人生活得很好。他說自己當年在深圳大學教書時的收入雖不能和香港比,但在大陸來說算是不錯,「那時我年薪有40多萬,交完稅後,一個月剩下3萬左右」,加上一些補貼,買電腦和書本的支出可報銷,但大多數深圳人的工資並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香港人口近年來出現負增長,加上國安法後,香港爆發移民潮,預計幾十萬港人在未來二、三年內離港。趙善軒預計,屆時港府將大量引入大灣區居民赴港定居。他說,香港工資水平夠高,即使找一份大廈保安或餐廳的工作,每個月也可以輕鬆賺到15,000、16,000港元,夫妻二人若省吃儉用,每個月攢1、2萬港幣是沒有問題的,維持自己生活之餘,還可以接濟大陸鄉下的家人。這就是面對香港人口大量流失,港府仍有底氣的原因。

本文留言

作者李懷橘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