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香港市民紀念六四(圖片來源:Lucas Schifres/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6月1日訊】「六四」事件三十二週年之際,我在網上收集到一些問題,在此分兩次回答,提出我的個人看法。這既是一種紀念的方式,也希望能夠引發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來自中國大陸的一位高中生。他說,問題是跟他的中學老師討論過後,提出來的。這也側面反映出,即使是在國內的政治高壓下,即使是高中生這樣的零零後世代,還是有人沒有忘記「六四」,還是有人在試圖尋找真相,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他的問題是這樣的:1.如今的大陸青年看「六四」,應當吸取什麼經驗教訓?2.如何為了理想奮鬥,還能「站著掙錢」?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第一,今天回顧三十二年前的學生運動,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青年學生站出來之後,很快就有市民、工人、知識份子,甚至機關幹部等其他社會群體站出來響應,這說明年輕世代的政治熱情很容易激起全民族的政治熱情。年輕人有勇氣,沒有包袱,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曾經扮演過推動社會進步的角色。因此,中國的未來也還是要靠年輕人的覺醒和行動。第二,在今天的中國政治環境下,既要為了理想奮鬥,又要能夠有尊嚴地追求財富自由,恐怕是很難兩全其美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決定追求自己的理念,必定會受到當局的打壓,對這一點恐怕要有心理準備。也許這位高中生可以考慮走這樣的道路,那就是先去有尊嚴地追求財富,在經濟上有了能力之後,再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去推動有助於理想的事情。當然,在有了錢之後是否還能繼續保持理想,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就要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了。
另外有一位網友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六四運動,趙紫陽等改革派繼續在位,也許後來會推動政治改革,也許今天的中國會比現在更民主。您覺得呢?」
我覺得:第一,如果把「運動」兩字改成「鎮壓」,我基本同意。也就是說,導致趙紫陽下臺,導致政治改革夭折,導致今天的中國沒有民主的,不是「六四」運動,或者叫「八九民運」,而是「六四鎮壓」。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是不同的兩個事情,只是聯繫在一起而已,但責任還是要分清的。如果鄧小平集團不對八九民運進行「六四鎮壓」,趙紫陽等改革派就會繼續在位,也許後來會推動政治改革,也許今天的中國會比現在更民主。外界有不少人批評當年的學生運動導致了政治改革的停頓,這完全是倒因為果的錯誤判斷。
第二,今天回顧歷史,我們必須看到,經過八十年代中國社會啟蒙運動的影響,在兩任比較開明的中共領導人胡耀邦和趙紫陽的政策推動下,八九民運的爆發可以說是必然的,且這場學生運動本身就是政治改革的討論引起的。一九八七年,中共召開的「十三大」上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問題,當時的政治報告中就提出了「重大問題要與社會協商」的改革建議,後來學生走上街頭要求與政府對話,就是呼應當局的這個改革政策。換句話說,不是學生運動導致了政治改革的失敗,而是政治改革的發展必然引發學生運動。因為,遊行、示威、和政治參與,這些在當時的學生看來都是政治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許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果一九八七年開始的政治改革獲得成功,建立起一定的黨內民主機制,也許就不會出現對學生運動的鎮壓。因此,事情也許正好相反,不是學生運動導致了政治改革的失敗,而是政治改革的失敗導致了學生運動的被鎮壓。
因為時間的關係,其他的問題,我下週再來回答大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