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後擴大基建 推高地方政府債務率
【看中國2021年5月9日訊】因應疫情,中國擴大發債規模,但也導致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高懸。據統計,中國大陸31個省分中,僅8個省的財政平衡率超過50%,中國經濟大省江蘇、山東、廣東同時也是地方債最多的省分。
微信公眾號城市進化論報導,中國國債協會、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編著併發布「中國地方政府債券發展報告(2021)」,分析31個省分截至2020年6月的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人民幣25.66萬億元,負債率較2019年上升近4個百分點。
報告統計,截至去年6月,在中國31個省分中,生產毛額(GDP)常年居於全國前3名的經濟大省江蘇、山東、廣東,同時也是地方債存量最多的省分。
2020年1至6月,江蘇發債規模就達到2458.71億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水準;廣東更是以2812.10億元的發債規模超過2019年全年,並超過山東、江蘇,位於全國第一。
在經濟排名靠後的省分中,發債速度也明顯加快。比如,雲南同期發債規模達到1376.67億元,成長超過1倍;福建、內蒙古、吉林和西藏增速也超過50%。
若從各省分佔地方債比重普遍超過6成的地方專項債來看,不同省分的側重點明顯不同。
廣東的發債規模不僅是第一名,且幾乎達到第二名雲南的兩倍。在廣東新增的專項債中,交通基礎設施佔37.90%,其次是生態環保項目,佔31.13%。
江蘇專項債則側重生態環保類,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項目分別位列前三。山東省關於資訊基建的專項債發行規模為668億元,在此類領域中是全國最高,其後則是四川、重慶。
地方債的成長,雖然有望進一步推動投資擴大,另一方面則存在增加城市債務風險的可能。
中國全國人大之前審議批准的一項決議訂定,債務率不超過100%為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體風險警戒線,即地方債務餘額最高不得超過地方綜合財力水準。
但目前已有9個省分超過100%的臨界值。常年居於債務率前2名的貴州和內蒙古之後,分別是遼寧、寧夏、天津、青海、雲南、吉林和湖南,除天津和湖南外,均位於東北和西部地區。
這9個省分的財政平衡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普遍低於50%,青海甚至不足20%。
然而,即使暫時未超過警戒線的省分中,大部分財政平衡率不足50%。實際上,中國大陸僅8個省分的財政平衡率超過50%。
2019年,中國財政部曾公布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的財政困難係數。其中,27個地方的財政困難指數超過50%,其中還包括經濟大省廣東和山東。
報導引述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地方政府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去平衡自己的支出,這是一個危險的財政現象。儘管2021年各省債務率增速有可能趨緩,但債務率持續成長仍令人擔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