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00年前美國放生60隻鳥 如今每年損失10億(組圖)

 2021-05-08 20: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鳥 椋鳥
100年前研究人員在美國放生60只椋鳥,如今每年損失10億。(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1年5月8日訊】人類一直在探索世間萬事萬物,希望能做得生態平衡。可是在探索和瞭解的過程中,人類還是時不時地踩雷。就如美國在100年前出於人類和動物能夠和諧共存的目的,放生了60只椋鳥。沒想到如今這些鳥每年讓美國損失大約10億美元,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漸增加。

突發奇想

人類與自然界如何和平共處?很早以前人類就意識到,隨意砍伐樹木和獵殺動物會讓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這對人類來說無疑是自取滅亡。因此世界各國開始提倡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為了更好地落實,許多國家相繼出臺許多環境保護的法案。

有了國家力量的支持,社會各界也紛紛參與進來,比如上個世紀的美國就創辦了「馴化學會協會」。該協會主要的任務就是研究世界上的各種動植物,希望通過科學的手段使得人類和動植物可以和諧相處。

當然,那個時代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保護環境的超前意識,因此該協會主要研究的地區還在歐洲等較為發達的地方。有一次,協會在歐洲的山林中考察。一名研究員發現了小巧可愛的椋鳥。這種鳥的體型比麻雀大一點,形態可愛,而且非常喜歡鳴叫,可以從早叫到晚叫個不停。

鳥 椋鳥
椋鳥(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椋鳥的叫聲千奇百怪,研究之後才知道椋鳥是在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而且毫無差別。

調查員當時就聯想到有點寂靜的美國,突發奇想如果把這種喜歡鳴叫的椋鳥帶回去,那麼美國的人民每天都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鳥叫,那該是一種多麼美好和諧的場景。

不過當時已經有同行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動物的棲息地是遵循一定規律的,如果人為地將其改變,很可能會發生非常嚴重的後果。但調查員並不在意,他一意孤行,隨後尋找當地嚮導幫他抓捕了60只椋鳥帶回了美國。當然,這其中公母各一半,為的就是讓其繁殖。

噩夢開始

回國之後,調查員來到了紐約中央公園,隨後迫不及待地將籠子裡嘰嘰喳喳叫了一路的60只椋鳥放生。霎時間,60隻鳥衝出籠子四散飛去,不一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是讓調查員沒想到的是,他放生的這60只小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繁衍超過了1萬隻。而讓人最為害怕的是,由於椋鳥喜歡模仿叫聲,因此它們會主動尋找一些奇怪的聲音進行模仿。

1960年,美國紐約機場的一架飛機剛剛起飛,突然出現了一大群椋鳥。它們在飛機附近盤旋,導致不少小鳥被吸進了飛機的引擎。

隨後飛機出現故障,儘管駕駛員想盡辦法還是沒能挽救自己和60多名乘客。飛機墜毀之後,美國一片嘩然。起初人們還以為是恐怖襲擊,但調查飛機殘骸後才發現許多椋鳥的屍體。

然而之後的事態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料想。此後的椋鳥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幾年間就繁殖超過了3億多隻。人們非常奇怪,椋鳥是繁殖得太快?還是沒有天敵?為何小巧的椋鳥會在幾年間就形成如此龐大的數量。

一波又起

其實椋鳥個頭小,很容易被一些掠食者捕食。但椋鳥喜歡成群結隊,遇到敵人也會群起攻之。長久之後,本土小型鳥類被他們趕走,大型捕食者又拿它們沒辦法。也就是說,椋鳥在美國既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又沒有天敵。因此才會出現如此龐大的數量。

然而這可就害苦了美國的民眾,因為椋鳥不僅喜歡吃蟲子,而且還喜歡吃各種穀物,甚至連牲畜的飼料都吃。這就導致美國農業每年損失大約10億美元。民眾也是苦不堪言。

為此民眾聯合起來,使用包括毒藥、獵殺等各種方式來對付可恨的椋鳥。但這麼做不僅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毒死了不少本地鳥類。

時至今日,椋鳥依舊橫行霸道。美國的民眾也始終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有時一大群椋鳥飛過,甚至有種遮天蔽日的感覺。加上椋鳥總是叫個不停,可以說真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當然,不僅是美國的椋鳥,澳大利亞的野兔,中國的水葫蘆等,都是由於人們的無知而引發的生態災難。

發人深思

前面說過,人類之所以喜歡探索和研究,其實是為了彌補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無知。而上面這些情況也正無知造成的。不過這裡有個前提,無知並不是錯,胡亂操作才是錯。

因此這起歷史事件再一次警告世人,任何歷史的發展都要遵循一定規律進行。無知的人為操控,只能帶來無盡的悲慘後果。而這些後果有的時候是人類在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的。

責任編輯: 江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