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實力成矽盾(silicon shield) 中國不敢打臺灣?(圖)
輿論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形容為「矽盾(silicon shield)」。(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5月7日訊】全球晶元嚴重短缺,使得台積電的重要性一再躍上全球視野。而近期的輿論焦點更進而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形容為「矽盾(silicon shield)」,稱其實力之堅強足以遏阻中國的攻擊或避免戰爭。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本週在接受美國CBS電視臺專訪時,就對「矽盾」做出詮釋。他說:「由於全球都依賴臺灣之高科技產業的協作,因此,世界會確保戰爭不會在此區域爆發,否則就會損及各國的利益。」
不過,臺灣的「矽盾」現已躍升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會不會反而引發中國覬覦而帶來爭戰呢?各方也不無質疑。
美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封面就將台海形容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文章稱,臺灣除了處於美、中兩國地緣政治博弈的最前線外、也是兩大強權科技爭霸的競技場域。尤其在最高端的晶元生產上,台積電的全球市佔率高達84%,一旦中國發動戰事導致停產,全球電子業都將隨之停擺,代價巨大。
根據臺灣中央社引述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與美國半導體協會於4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臺灣晶圓代工廠若營運中斷,全球終端市場蒙受損失恐高達4,900億美元。
臺灣矽盾可避戰?
臺灣的「矽盾」關係到全球規模龐大的產業利益,但有了「矽盾」,臺灣到底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還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呢?各界仍莫衷一是。
前「香格里拉」論壇的資深研究員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Nei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矽盾」一詞早已存在多年,但近期因全球對晶元短缺問題的關注,再度受到熱議。
他說,簡言之,中國多年來受惠於半導體的快速發展和台積電的供貨,因此,「矽盾」某個程度為臺灣提供了保險,讓中國不會輕易發動武力犯臺,來破壞這樣的成長態勢。也就是說,「矽盾」或有避戰的遏止效果。
不過,尼爾說,隨著美國前任政府對中國發動科技戰,阻斷中國的晶元供給,再加上台積電站隊美國,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因此,在此最新發展態勢下,這樣的「矽盾」還有沒有用,就很難說了。尤其中國也在積極發展半導體業,想要取代台積電,雖然中國半導體業落後太多,要迎頭趕上也不是件易事。
臺灣矽盾有破洞?
尼爾認為,總體而言,美國對臺灣安全是有承諾,也致力於維護臺灣的「矽盾」。但他說,美國近期瞭解到更大的問題是,半導體業過度集中在臺灣,風險太大,尤其臺灣本身面臨缺水缺電的困境,可能影響到半導體的產能。再加上先前美媒華盛頓郵報傳出中國軍隊曾透過管道向台積電下單買晶元,用於研發超高音速之飛彈,引發臺灣「矽盾」已被滲透、或者已經出現破洞的隱憂。
他表示,這都使得美國必須協助臺灣因應,強化第二層的「矽盾」,因為一層「矽盾」顯然已經不夠力了。
尼爾說:「美國想做的是,幫台積電積極對外擴展生產基地,這樣才會有雙層的保障。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層的「矽盾」已經被滲透,那麼,第二層的「矽盾」就是在(臺灣的)友邦,包括美國,發展培植晶元製造廠。」
臺灣的第一層「矽盾」可能被滲透,已經引發美國擔憂。但市場近期又傳出台積電可能投入近29億美元擴大中國南京廠的產能,會不會製造更多被中國滲透的機會呢?
對此,尼爾說,美國各界基於地緣政治壓力可能不太樂見此一發展。不過,他也說,拜登政府若從另一個角度思索此一發展,或許也不至於太過強烈反對。那就是,拜登政府原則上應該是鼓勵台積電擴展全世界的生產基地,包括美、日、歐洲,甚至中國的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避免「矽盾」觸發美、中兩國的衝突。
美日同保臺灣矽盾
尼爾說,臺灣的「矽盾」並非國防建置的一環,只能作為遏止中國動武的策略之一,尤其台積電是上市公司,其決策大多建立在公司的長期營運和股東最大利益等商業考量,跟地緣政治之發展不一定能完全同步,而且台積電也不可能放棄中國這塊市場大餅。
雖然各界對中國會不會因為臺灣的「矽盾」而避戰難有定論。但位於臺北的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矽盾」對臺灣絕對有保障,因為牽涉到世界各個強權國家的利益,特別是,他認為,美國和日本都不可能讓臺灣的「矽盾」落入中國手中,讓自己因此處於未來科技爭霸上的弱勢。
邱達生向美國之音表示:「有這樣的先進技術對臺灣是有保障的。我認為,這個先進位程會導向世界的強權(國家)會認為說,台積電是世界的台積電,是能夠鞏固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的台積電,而不是任何人的台積電。所以說,中國想要用武力來取得台積電的話,這當然是大家不同意嘛!」
邱達生說,台積電的基礎設計和半導體設備都來自美國,因此,美國不可能讓這些技術和設備,落入其最大的競爭者中國的手中。
他也認為,台積電會將最先進的製程技術留在臺灣、而且持續精進,以維持臺灣的優勢和競爭力,也進而提供臺灣在整體經濟和區域安全的自我保障。
台積電擴產增供給
至於台積電近期積極向外擴廠,包括到美國設廠,而且打算在中國南京擴產,邱達生認為,台積電純粹是從擴大供給、滿足晶元需求,以維持全世界經濟動能等商業面向來考量。他說,如果台積電不擴產,讓晶元持續短缺,全球經濟未來數年的復甦力道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尤其高科技技術起飛、智能產品興起,未來對晶元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
台積電4月初透過新聞稿表示,未來3年將投入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以因應市場的需求。該公司表示:「未來幾年5G和高效能運算的產業大趨勢將驅動對於我們半導體技術的強勁需求。此外,COVID-19的大流行也加速了各個面向的數位化。」
作為全球半導體業的龍頭大廠,台積電已是各國爭相拉攏前往設廠的對象。但在中國大陸,4月底卻傳出有部分民間人士和網路言論反對其在南京擴產28奈米製程的計畫。
中國科技產業分析師項立綱先前透過微博貼文,呼籲官方抵制。他說:「台積電南京擴產,精準打擊2023年大陸本土晶元製造企業,用大陸的水、大陸的電、大陸的政策、大陸的便宜的人力,精準把大陸的晶元製造企業一出現就干死,這樣先進位程幫助美國全面控制,落後製程用傾銷幹掉大陸的競爭對手。」
項立綱的說法引發不少中國網友呼應,但也隨即遭官方和專家斥為「無知、胡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