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滯後已經在破壞香港社會的根基(圖)


學者鍾劍華表示,香港處於「只顧眼前,不問長遠」的狀態,如此下去會不斷累積很多看不見的社會代價,為後來世代不斷累積債務。圖為高空俯瞰香港中環和維港。(圖片來源: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4月30日訊】香港社會在上世紀70年代初經濟開始起飛,生活水平改善,也隨着社會結構的轉變,原有的社會體制轉化急速,利益關係也變得更複雜,有更多長遠議程及可以預見會出現的新局面、新問題,需要透過整體規劃及社會政策來作出應對、作出預防。如果當時的政府有洞見,又有承擔;社會各界又願意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社會發展,以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經濟成就,很多問題其實還是可以及早作出準備的。世界上不少國家地區的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類似的階段。有一些地方準備得比較好,有一些卻粗疏短視,造成的結果在一段時間之後便紛紛呈現。

香港在整體而言,就是後一種的「只顧眼前,不問長遠」,讓經濟猛力放任自流。這雖然換來了一代人的風光,但就不斷累積未見於會計帳目的社會代價,這無異是向未來舉債,而且欠賬越積越多,變相為後來世代不斷累積債務。到今天,很多問題都惡化到難以處理。今天的香港,不獨是長遠的發展失去了方向,有很多方面更形成了結構性的矛盾。累積下來的種種問題,一則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也造成了嚴重的世代利益分歧甚至跨代矛盾。現在這一刻,更嚴重的問題是這個政權不但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與意志,還為了即時的政治考慮,進一步挑動種種潛藏的矛盾,扼殺社會尋求解決問題的動力。

今天有些人習慣性地把所有問題歸咎於以前的殖民地政府,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這無疑也是最方便,最廉價的一種推卸責任。但事實上殖民地時代也曾經提出過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不少關注組織,利益團體,學術機構也不斷提出各種值得深思的呼籲。只是制度上操持決策權或有重大影響力的利益群體,拒絕面對現實,拒絕面向將來,只顧在經濟上不斷套利自肥,長遠的問題及困境就像是一切於己無涉。造成的政策缺陷及在處理問題上的滯後,已經在侵蝕累積下來的老本,甚至在破壞社會及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根基。具體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下次續談。

文章為授權轉載,原文來自作者臉書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