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健脾胃 三大經典中藥方(圖)
補氣健脾胃,中醫有三大經典中藥方。(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病患在找中醫診治時,經常聽到「氣虛」二字,什麼是氣虛?有哪些針對的用藥?以下介紹給大家補氣健脾胃的三大經典中藥方。
中醫說的「氣血」,是體內氣和血的統稱,各有不同的作用卻又相互依存,能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的活動。人體的氣好比發動機,我們的臟腑活動、血液運行、生長發育、津液輸布等,都有賴於氣的激發和推動,和西醫說的「新陳代謝」有所關聯。
中醫認為氣虛者體內氣的運動不充分,無法氣化的物質被轉為脂肪,亦即氣虛則胖,氣虛者缺少動能,身體周轉減慢,多餘的能量就被轉化為脂肪,堆積在皮下以致肥胖,西醫認為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比正常人還要慢。
血虛的原因是入不敷出,營養不足或是消耗大、體內有火,也就是人體內能耗大周轉率快,使外循環營養被剝削後造成消瘦。西醫則認為是新陳代謝過旺,使消耗大於攝入。
身體出現氣虛時,就需要將氣補回來。但用藥需視個人體質而定,對症才能發揮好的功效。氣虛也分多種類型,要先進行辯證,因此服用中藥亦需經中醫師診斷為宜,不要盲目用藥,有時不但沒效果,還會加重病情。
三大補氣中成藥
1、玉屏風顆粒:補脾氣 充衛氣
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中的玉屏風散,由白朮、黃芪、防風3味藥組成,配伍用藥精簡效宏,能益氣固表、補脾實衛、止汗等,可使用在表虛自汗,易感風邪的病症。
玉屏風散能調節免疫力,對免疫失調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近年來,運用在臨床上可治療多種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小兒多汗症、習慣性便秘,和慢性反覆發作性蕁麻疹、反覆呼吸道感染等。
要注意的是,有外感風寒、陰虛盜汗者禁用此藥,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也要注意避免風寒。
2、補中益氣丸:補脾胃 升陽氣
補氣益中丸是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脾胃論》中的著名方劑,由當歸、黨參、柴胡、升麻、陳皮和炙甘草、炙黃芪、炒白朮8種藥物組成。
其中,黨參和炙黃芪是主藥,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白朮、甘草能益氣健脾;陳皮理氣和胃;當歸養血;升麻和柴胡升陽舉陷。合用之可益氣健脾,使中氣充足、氣陷得升,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導致的頭痛、少氣懶言、氣短倦怠、惡寒、少食久瀉等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補氣益中丸還可用來治療脫肛、白細胞減少、褥瘡、眼瞼下垂、抗炎化痰、老年氣虛感冒、腸易激綜合症等。
不過,感冒發熱者,或患有高血壓、過敏體質的人群禁用此藥,罹患腎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孕婦和兒童等人群,需在醫生指導下慎用,同時,服藥期間應忌菸酒、辛辣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3、金匱腎氣丸:補腎氣 調陰陽
金匱腎氣丸出自於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原方中只有8味藥,山藥、地黃、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山茱萸,目前市面上能購買的金匱腎氣丸並非原本藥方,已多加了2味藥——牛膝、車前子,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
金匱腎氣丸藥性偏溫,主補腎陽,可治療腎陽虛引起的失眠多夢、四肢乏力等症狀。現今還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虛喘、耳鳴、皮膚病、口乾、尿頻、下肢水腫、脫髮、腰痛腳痛等,還可調理糖尿病。
注意:孕婦、正在感冒發熱的人群和腎陽虛、脾胃虛弱、濕熱體質者禁用金匱腎氣丸,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忌氣惱和性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