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李白之人,勢必難忘李白在《清平調》中述及楊貴妃之美。(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清平調》這三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近日偶然重讀這三首詩,有了和以往讀時不同的感受。歷史上美貌的妃子很多,君妃賞花的場景也不少,為什麼單單這一幕被記載流傳了下來,僅僅因為楊貴妃特別美嗎?不是。
形容一個女人長得美,常常說她像仙女一樣美,仔細體味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不是內心深處有對仙界的殘存記憶,如果仙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怎麼會有這樣的比喻呢?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這兩句其實很隱晦地表明了李白的修煉層次,群玉山和瑤台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李白在元神離體的時候是到過這些地方的,所以才寫得出這樣詩,並不是他的想像。而「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也一樣,雲雨巫山是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故事,那是在另外空間發生的真實一幕,並非人的想像,飛燕是漢成帝的妃子趙飛燕,李白用功能看到過真實的巫山神女和趙飛燕,認為她們都不如楊貴妃,所以才有這樣的描述。
楊貴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三首詩表面上是寫楊貴妃的美麗,文字的精彩當然是不必說的,而從更高的歷史角度看,這實質是從一個側面記錄和稱頌了唐代盛世的輝煌。歷史上的這一幕戲是無比壯美華麗的,我在靜下心來反覆讀這幾首詩的時候,感覺自己來到了當時的那個場景中,尊貴的君王,天才的詩仙,美麗的貴妃,這三個人本身就來歷非凡,還有那盛開的牡丹,衣冠整著的梨園弟子,鼓樂齊鳴,貴妃翩翩起舞,君王滿面帶笑,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 ,真是無比輝煌,美不勝收,他們共同演繹了這一幕,目的是使後人對盛唐有一個間接的體驗,同時對神傳文化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因素,這幾首詩才能流傳千古。
責任編輯: 清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