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研讀史冊,孜孜不倦,精究理學之原。(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康雍乾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締造,時間長達134年,在這之間,最值得一提的清世宗雍正皇帝,雖然在位時間相比其他兩位時間最短,但是卻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甚至雍正在彌留之際,留下2道密詔,讓乾隆能夠穩坐帝位60年。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1722年12月27日登基(黃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皇帝的做事風格是有名的勤勞親為,因此對內政民生的問題,用強力的手段進行鐵腕施政,例如在中央設置軍機處和密摺制度來加強皇權,在地方上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和廢除賤籍等一系列政策來推動清朝經濟和國力進一步增加,對外則通過對俄國談判確定蒙古北部邊疆,平定青海,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等加強對西藏的控制,但同時由於在位期間正值壯年,針對當時的時弊果斷做出處置,仍有諸多改革被後世肯定,並在康雍乾盛世的延續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作用。他在位13年,除萬壽節會休息一天,其餘時間都在工作,整日窩在養心殿,批閱奏章,召見大臣,可謂是兢兢業業。相比於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雍正基本就可以算是不近女色。
但終日的辛勞也讓雍正在繼位13年後,在圓明園突然暴病,生命垂危。雍正彌留之際,將四位重要的人物召到自己身邊,分別是莊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禮,以及最看重的兩個大臣張廷玉和鄂爾泰,雍正帝告訴四人,「朕會留下了兩封密詔,駕崩後,你們一起打開第一道密詔,宣布新皇帝的人選。等到新皇帝即位後,再把另一封密詔交給他。」
雍正死後,為了安定大局,四位顧命大臣宣讀了第一封密詔。內容就是讓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繼位,也就是後來的乾隆。而乾隆登基後,宣讀了第二封密詔,「雍正八年六月內,欽奉皇考諭旨,張廷玉器量純全,忠誠供職,宣力獨多每年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安民察吏,綏靖邊疆,洵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朕萬年之後,二臣著配享太廟。今朕欲將皇考此旨入於遺詔內頒發。」
第二道密詔中,雍正的意思很明顯,他為乾隆留下了四位顧命大臣,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雍正將張廷玉一介漢臣排在了鄂爾泰的前面,刻意抬高了張廷玉的地位。要知道在清朝,滿人的地位比漢人高得多,雍正此舉就是為了牽制鄂爾泰,才將張廷玉放在了前面。張廷玉和鄂爾泰也的確不負眾望,在朝堂上分了兩派,互不相讓,正是因為雍正的精心考慮,讓大清皇權順利過渡,幫助乾隆穩坐帝位60年。
根據《清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雍正喻旨:「寶親王皇四子弘歷……聖祖康熙帝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雍正元年八月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即立弘歷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俾皇太子弘歷成一代之令主……與和親王(弘晝)同氣至親實為一體……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其纂修《聖祖仁皇帝實錄》宣力獨多;大學士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
據清朝官方文獻記載雍正皇帝於雍正十三年二十三日夜子時圓明園病逝,享年五十七歲。皇四子弘曆登基繼位,親自命人把生父安葬於清泰陵。
參考書籍:
《清史稿》趙爾巽等著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鄂爾泰等著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