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縱橫】拜登的敗政(視頻)

【看中國2021年4月16日訊】您好,謝謝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

拜登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搞大政府,大開銷出臺,錢從哪裡來,那就是增加稅收。幾年前,川普(特朗普)剛剛就職總統的時候,美國的企業所得稅是所有發達國家當中最高的,美國的經濟、美國人的實際收入,經歷了十年的緩慢增長期,在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人,特別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美國人的收入增長特別緩慢,幾乎出於停滯狀態。歐巴馬政府時期的高稅收和各種繁文縟節的規定,綁住了民營企業的手腳,投資對經濟的貢獻比以往任何一屆政府的都低。過去,美國企業在海外的盈利跟在本土盈利要收同樣的稅,但不同的是,海外盈利只有回到美國本土的時候才繳稅,很自然的,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賺的錢就留在海外,不回到美國本土,這些年下來,特別是高科技大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盈利,高達好幾兆美元的盈利,都滯留在海外,這筆錢要是能回到美國投資,該給美國經濟注入多大的活力呀?

川普是個懂經濟的人,他競選的時候,一個主打的口號就是把製造業回流,還要讓美國企業把境外的資本帶回美國。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政策上營造宏觀環境,讓美國變得更具有吸引力,上任之後川普兌現承諾,大力推動了2017年的減稅法案,當時,川普的經濟顧問團預計,如果減稅法案獲得通過的話,在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時間內,美國年均家庭收入將增長四千美元,很多反對人士不相信,嗤之以鼻。但是後來的事實證實了這一點,到2019年底,美國GDP的增長幅度,比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還多了三千億美元。商業投資比預計的多了一千億美元,就業機會比預計的多了280萬。跨國公司把原來滯留在海外的盈利轉移到美國本土,規模高達1兆4千億美元。在減稅法案通過的頭兩年時間內,美國實際中線收入增長了4,900美元,就業率大增,特別是低端的,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過去長期存在高失業率的人群,受益良多。美國中低收入家庭的財富增長速度,是美國最富有的1%的家庭的三倍。

根據獨立的稅收基金機構的統計,川普減稅之後,美國企業的聯邦和地方所得稅加在一起,平均稅率是25.77%,比經濟合作開發組織成員國的平均稅率23.4%要高。根據美國聯合稅務委員會的估計,川普減稅實施的成本,十年是三千億美元,一年三百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雖然稅率降低了,但稅收基礎擴大了。川普減稅效果之顯著,成本之低,在美國經濟歷史上創下記錄。

可是,拜登提倡的所謂基礎建設法案,將把川普減稅法案的好處一筆勾銷。拜登要把企業所得稅調高到28%,是所有發達國家當中最高的,雖然跟2016年歐巴馬執政期間的35%比起來,28%算是低的,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前面提到過,川普為了減稅有不至於給聯邦政府財政造成巨大的窟窿,他的法案擴大了稅收基礎,原先不屬於收稅的收入也算在內。而拜登這次提議提高稅率,這部分擴大的收稅基礎不但不廢除,甚至還加強了,拜登的實際稅率比2016年35%還高,本來美國的企業所得稅就是發達國家當中最高,如今更上一層樓。

左派們經常說,給富人加稅,給大公司加稅,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稅收會變成上漲的物價,會變成被壓低的工資,變成縮水的紅利,這是基本商業常識,而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工資,本來應該上漲的工資漲不了,你說,左派們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人民卻被他們害了。拜登是打著基礎建設的旗號增稅的,真要高基礎建設,為什麼不增加汽油稅呢?這是過去幾十年來兩黨的共識,建設資金不應該來自於稅收,而應該來自於使用費,汽油稅就屬於使用費範疇,當年里根要搞建設,也是通過增加汽油稅的辦法,不過要是大家都開電動車,就談不上汽油稅,應該換成電動車稅。

拜登的基礎建設法案還包括大量的綠色經濟開銷,在綠色能源領域,像是風力發電、電動汽車領域注入幾千億美元的資金,要我看這就是計畫經濟的亂花錢,清潔能源為什麼不包括核能發電?天然氣發電,保護環境不見得非要花錢,比如可以放寬地方的城市規劃,讓居住區更接近商業區,減少通勤的距離,增加汽油稅也是一箭雙鵰的辦法,既可以提供建設費用,也能鼓勵人們少用汽油、保護環境不是?

看來拜登又走回歐巴馬的老路,高稅收、多監管、給左派項目大力撥款,義無反顧的走在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路上,現在就看國會有沒有這個智慧糾正拜登的大建設法案。許多投票給他的選民現在要失望了,許多選民認為拜登是個中間派,是一個能夠彌合美國分裂傷口的政客,結果現在看來拜登完全被左派綁架,接二連三的出臺敗政,想想也有道理,因為民主黨執政的時間不多。如果還遵循美國政治規律的話,信任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屆中期選舉,總統政黨都會失去議會的席位,今天民主的多數領先就那麼微弱的幾個席位,明年中期選舉的結果,十有八九是民主黨失去多數黨地位,所以趕緊趁這個時候在社會主意道路上多邁幾步,權力不用,過期作廢!

謝謝您收看東方縱橫,如果您覺得我講的有道理,請幫助轉發推薦,也請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點擊訂閱鍵,再次感謝您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咱們下次時間-再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東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