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大公司還能不能投資了?(圖)
阿里巴巴集團因壟斷行為被罰款182億人民幣,引發市場轟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4月14日訊】阿里巴巴集團因壟斷行為被罰款182億人民幣,引發市場轟動。全球資本市場有個特徵,就是大公司的市值在變得越來越大,而且在重要指數當中,大企業市值的比重也在變得越來越大,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大公司未來的投資價值又如何看待呢?
歷史上的工業時代,大公司也是有的,卡內基鋼鐵、洛克菲勒的石油,在當時也是雄霸一方。但是論市值體量、對社會的影響,恐怕今天的大公司實力比歷史要更強大。
你會發現,今天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公司,有個共同特徵,他們大多都是網際網路公司,邊際成本低、單位時間效率高、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這三大特點,讓今天的大公司,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強大。
先說邊際成本,這什麼意思呢?比如製造汽車,1臺有一臺的成本,100臺成本翻100倍,1萬臺,成本增加1萬倍,都需要同比例的增加玻璃、鋼鐵等原材料。
但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做數字生意,服務1個客戶,也需要1整套伺服器;服務1萬人,成本幾乎完全不增加;服務1億人、服務13億人,成本略有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遠遠低得多。這就是邊際成本低,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利潤率會特別高。
第二,單位時間效率高,這是因為它在時間上具備可疊加性。比如餐廳做飯這件事,同一時間,大廚給你做飯,就不能給其他人做飯;比如醫生看病,給小張問診,就不能給小李把脈。但是數字生意,它可以在時間上疊加,在單位時間同時為無數人提供服務,不僅成本不增加,它的產量和效率也要高得多。
第三,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天下的生意為什麼難做?因為買的找不到賣的,賣的找不到買的。這叫做交易成本過高。
作為超級平臺,首要特徵是用戶多,也就是買家多。先有需求,需求決定供給。所以減少交易成本的方式,是幫買家更容易、更方便、更低成本的找到更多賣家,完成更多交易。而不是人為阻礙,讓買家的選擇更少,那就是提高了整個網路中的交易成本。
以上這三個因素,讓今天的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但是大了之後問題來了,太大了會不會「出問題」?
一時間所有的中國網際網路大公司都連夜開會討論如何應對,非常緊張。但是無論投資者還是企業,其實不用太過於緊張,因為問題並不出在大上,大並不是原罪,大僅僅只是問題的表象。
真正的問題出在:你是提高了社會的效率,還是降低了社會的效率。如果通過更大的規模優勢,帶來了更好的研發和創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那麼你越大,社會效率越高。
海外像蘋果和亞馬遜,都是被反壟斷法重點監管的對象,稍有不正當競爭,都會馬上被監管請去喝咖啡。但是無論是收入還是市值,它們依然在變得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在2019年8月19日,包括亞馬遜的貝索斯、蘋果的庫克在內的181家美國大型企業的管理者,發出了一份聯合聲明,大概的意思是,對於這些超大型的平臺公司來說,衣食住行、支付、安全、教育、娛樂、社交等等,因為它們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在履行整個社會的公共職能,正所謂能力越強、責任越大。
所以這些頂級CEO們聚在一起,重新定義了大公司的運營宗旨:股東利益不再是它們最重要的目標,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你會發現,大沒有問題,核心在於,它是不是讓社會變得更好了,社會效率是不是提高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價值,這是一條金線,也是一條鐵律:社會上大多數人因你而變得更好了。
所以,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市場上的優勢大公司們,以後還敢投資嗎?這個問題裡面有兩重核心關鍵:
★公司的優勢地位,是不是用戶自己選擇的結果?是通過市場競爭出來的優勢,還是讓別人沒有選擇帶來的優勢。
★投資者要重點觀察,公司到底是如何使用自己的規模優勢的。是集中力量提供更好的科技和研發,讓社會效率更高?還是利用規模以大欺小。
這兩條,可以快速幫助投資者做出篩選和判斷,降低潛在的投資風險。
最後,引用日本零售大師鈴木敏文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壟斷不是競爭優勢,壟斷僅僅只是沒有競爭。
樹澤認為鈴木先生的洞見深刻且深遠,一旦競爭消失,就好比運動員一旦沒有了對手,自己也就失去了動力,變得難以進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