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死和不打針死(圖)


連日來香港已有兩市民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圖片來源: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3月14日讯】昨日(3月7日)再有兩名市民接種科興疫苗後,感到不適,需要送院治理。連日來本港已有兩市民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事件發生後,預約接種的市民明顯減少。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市民可能要再「諗(想)一諗」,是「人之常情」。

與其說人之常情,不如說源於人之常識。

在今年之前,傳媒報道某些上年紀者的死訊時,常會說他「死於肺炎」。但一般來說,肺炎是容易治癒的病,但老年人因為多有高血壓、糖尿、心臟病、癌症等其他疾患,肺炎就成為壓斷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報道某人死因時,多指肺炎是直接殺手。

去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西方國家確診和死亡數字都很高。但患其他疾病死亡的人數就大幅減少。原因是其他病患者抵受不住新冠肺炎的攻擊,因而直接死因就都算到新冠肺炎頭上了。

在政府開始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不久,就有一位63歲的長期病患者,接種後死亡。政府專家小組成員表示,死者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及吸煙等四個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因此這些疾患是他直接的死因,而疫苗注射與他的死沒有直接關連。

為甚麼在疫苗接種計畫之前,所有長期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都說是新冠致死,而現在注射疫苗後的死亡卻說長期病患才是直接死因呢?可以解釋的不是科學而是政治:若專家們把注射疫苗說成是致死的直接原因,豈不是那些批准科興疫苗讓市民接種的專家要承擔責任?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說疫苗是致死原因。

專家又說,相對於接種疫苗的風險,感染新冠肺炎對慢性病人士風險更大。這句話當然沒錯,但卻是迷惑人的廢話。因為接種疫苗的人數遠超過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對慢性病人來說,沒有感染病毒就沒有風險,而如果接種就有風險。兩種狀況如何能比較?

政府專家又認為責任在接種的病人身上,接種者應該先評估自己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況是否受控制,也可以問問家庭醫生才去接種。但常識告訴我們,60歲以上的長者,幾乎都有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政府專家組為甚麼不在年齡上設限,要求上年紀的人須經過評估身體情況才去接種?

更奇怪的是,科興疫苗已在說明書上講清楚,不建議為60歲以上、長期病患者在首階段接種。大陸各城市防疫中心都列出十多類人士不宜接種,包括腫瘤、糖尿、高血壓、心血管病等等。為甚麼特區政府不跟從科興說明書的要求,反而要讓最有可能患以上慢性病的長者優先接種呢?

這真的不是憑常識可以解釋的事。有人指,科興疫苗第三期臨牀研究針對60歲以上和長期病患者的數據不足,因此不建議這些人士接種,而香港優先讓長者接種,目的就為了增加這方面的數據。儘管我們不願意相信陰謀論,但實在又想不出任何要香港長者優先接種的理由。

可能受死亡事件影響,昨天接種中心人流疏落,不過仍然有一些人勇往直前,有人接種後出來表示「特別對中國產品有信心」,更有表示「打針死好過唔(不)打針死」,他們是在響應習近平要把「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體現中國「對國際社會實實在在的貢獻」?還是面對「二次回歸」的到來,須在「打針死」和「唔打針死」中二擇其一?

如果你沒有「打針死」的勇氣,那麼不妨根據常識想想:為甚麼打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都沒有保險賠償這回事,而偏偏新冠疫苗卻有接種後的保障計畫?而且保險公司無法計算成本,要由政府包底提供保障呢?可以聞到此中的氣味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怡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