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無疾言遽色——北宋名相呂公著的故事(圖)
北宋名相呂公著正是因忍而能在生活中做到無疾言遽色。(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忍經》為元朝人吳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好的良書。本文介紹了北宋名相呂公著是如何因忍而做到生活中無疾言遽色的。
《忍經》中有近百個故事,是歷史上真實人物關於「忍」的實例,其中收錄了關於北宋名相呂公著的故事。
呂公著,字晦叔,謚正獻,北宋大臣,曾任尚書省僕射,兼中書省侍郎,曾為帝師。
(中書侍郎,古代官名,是中書省的長官,副中書令,幫助中書令管理中書省的事務,是中書省固定編製的宰相。由此可知,呂公著曾高居宰相的職位。)
元祐三年,呂公著懇辭相位,升任司空、平章軍國重事,時人稱呂氏之榮。
呂公著講說以治心養性為本,語約而理盡。在宋代學術史上,開啟了呂學端緒。呂公著希望君主能夠「畏天、愛民、修身、講學、任賢、納諫、薄斂、去奢、省刑、無逸」。
呂公著主張以儒學治國,稱《論語》、《尚書》「皆聖人之格言,為君之要道。」從《論語》、《尚書》、《孝經》等儒家經典中,節治道要語百篇進呈。
元祐四年(1089年),呂公著逝世,終年七十二歲。高太后痛惜許久。哲宗也悲痛感傷,親到呂家祭奠,賜給金帛萬計。追贈太師、申國公,謚號「正獻」,親自書寫墓碑首為「純誠厚德」。因此後世常稱呂公著為「呂正獻公」。本篇為讀者介紹一則《忍經》中關於呂公著的故事。
【原文】無疾言遽色——呂正獻公自少講學,明以治心養性為本,寡嗜欲,薄滋味,無疾言,無劇色,無窘步,無惰容,笑悝近之語,未嘗出諸口。於世利紛華,聲伎游宴以至於博弈奇玩,淡然無所好。
呂正獻公在年少的時候就非常講求學問,明曉人應該以修身養性為根本,清心寡慾,克制慾望,不看重飲食,不說嚴厲的話,不顯出憤怒的臉色,走路的時候從容不迫,也沒有疲倦的神情,笑話俚語、粗話髒話等從來就不曾出之於口。對於塵世間的利益、奢華、聲色、歌舞、游宴,甚至於賭博、下棋之類的娛樂活動,都看得很平淡而無一所好。
呂公著一生從來不與人計較是非曲直,聽到別人誹謗自己,也從不辯解。年少時寫過這樣的座右銘:「不善加己,直為受之。」(別人對你做了不好的事,你只管承受下來。)
根據《宋史.列傳第九十五》,呂公著曾上書曰:「自古有為之君,未有失人心而能圖治,亦未有能脅之以威、勝之以辯而能得人心者也。」——自古作為的君主,沒有失去人心卻能圖治,也沒有能脅之以威、勝之以辯卻能得人心的。
呂公著上言曰:「修德以安百姓。修德之要,莫先於學。學有緝熙於光明,則日新以底至治者,學之力也。」——人君應修德以安百姓。修德的要旨,莫先於學習。學有積漸至於光明,則天天更新以至於至治,這是學習的效力。
呂公著為同知樞密院事時,有人打算恢復肉刑,建議取死囚試驗割掉鼻子、砍掉腳的酷刑,呂公著說:「如果試之不死,那麼肉刑就會實行了。」於是恢復肉刑的建議就此停止。
右司諫賈易因言事揭發別人的短處,直接詆毀朝廷大臣,將要被嚴厲責罰,呂公著替他說話,賈易因此止罷知懷州了事,沒受到大的處罰。呂公著退朝對其他大臣說:「諫官所議論,得失未足言。看主上正值壯年,擔心今後有人進諛說惑亂,正是依賴左右諍臣,不可以使人主輕厭言事之人。」眾人沒有不嘆服的。
歐陽修讚呂公著曰:「器識深遠,沉靜寡言,富貴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公著性樂閑退,淡於世事。然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者也。」
《宋史》對呂公著有很高的評價,云:「公著自少講學,即以治心養性為本,平居無疾言遽色,於聲利紛華,泊然無所好。暑不揮扇,寒不親火,簡重清靜,蓋天稟然。」
「其識慮深敏,量閎而學粹,遇事善決,苟便於國,不以私利害動其心。」
「與人交,出於至誠,好德樂善。」
「追考其平生事業,蓋守成之良相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