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年節前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有目共睹(圖)
年節前居民消費價格1月同比漲幅轉負食品價格明顯上漲


年節前中國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上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2月11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發布2021年度1月數據,稱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由漲轉降,環比漲幅擴大,食品價格漲勢明顯。同時,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由負轉正,環比繼續上漲。雖然央行表示並不會根據該兩類數據改變貨幣政策,但專家認為,數據顯示居民的日常生活仍面臨大幅通脹風險。

國家統計局2月10日發布數據,表示2021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20年1月下降0.3%,比去年12月上漲1.0%,達到自去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非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8%,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1%,非食品價格上漲0.3%。同時,當月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0.3%,環比上漲1.0%,在連續11個月下降後回歸通脹。

專家: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有目共睹

前北京獨立智庫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雖然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下滑,但食品價格漲幅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有些菜和肉的價格是上漲的,普遍反映價格上漲很多的,食品價格上漲說是1.6%是很溫和的,但很多地方的反映不是這樣的,食品價格一下上漲百分之幾十,但這樣的經驗到底多廣泛(也無法判斷)。」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對此解讀說,1月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價格漲幅擴大,主要受部分地區出現極端天氣影響,食品運輸成本增加。此外,受年節前夕消費需求增加、飼養成本上升等影響,雞蛋價格上漲11.1%,豬肉、牛肉和羊肉價格分別上漲5.6%、1.2%和2.7%。但從同比來看,去年同期正值年節,價格基數更高,加上今年國內經濟受到疫情衝擊,航空等服務行業首當其衝,導致服務價格同比下降較多,拉動了整體居民消費價格下降。董莉娟指出,受國內需求改善,原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延續上漲勢頭,帶動生產者價格環比上揚。央行同樣認為,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工業重啟,生產者價格短期內有望收窄同比降幅。

美國南卡大學商務教授謝田對數據的可靠性表示質疑,他認為受一月疫情在中國國內捲土重來的影響,食品價格實際漲幅應高於公布的1.6%:「老百姓民間報導的蔬菜、肉類價格(漲幅)不會是這麼低的水平,通脹現在已經非常嚴重了。我們看到中國各省重新封城了,蔬菜、肉類、水果這些東西運輸受到阻礙,送不到菜市場,價格也會上漲。(消費價格)我覺得一個是和經濟下滑有關,另一個還是和疫情封城、運輸受到阻礙有關。從長期來看,整體增長還是和中共央行的貨幣政策,濫發貨幣,人為製造通脹有關。」

專家預測通脹率回升央行將維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分析人士預測,二、三月份中國通脹率將回升,到下半年預計達到3%左右。

謝田表示,基於居民日常生活水平,中國實際通脹率應遠遠高於3%的安全臨界值:「如果通脹率在3%倒不會有特別大影響,美國現在通脹率在2%至2.5%,長期美國的通脹率也在3%左右。對國民經濟長期來說,3%的通脹率是可控制的,購買力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中國顯然遠遠超過這個數值。我們現在很難估計中國真實的通脹率,但肯定不會在3%或以下,我認為真實的數據應該在5%以上,甚至在10%。」

然而,中國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受疫情、豬肉價格波動、去年同比年節期間價格基數高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穩居低位,但這是短期、暫時的。報告強調,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運行平穩向好,不存在長期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基礎。

據國家統計局信息,今年1月的數據是基期輪換後的首次數據發布。按照統計制度規定和國際慣例,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和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每五年進行一次基期輪換,本次輪換調降了食品、菸酒、教育文化娛樂等權重,居住、交通通信、醫療保健等權重上升,並剔除了非洲豬瘟、疫情等對居民消費支出的異常影響。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負責人表示,本次輪換對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者價格同比指數影響不大。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

本文留言

作者一冰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