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 比控制更容易獲得人心(視頻)


理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奧斯卡·王爾德說:「是理性動物,但當他被要求按照理性的要求行動時,可又要發脾氣了。」

不考慮對方的習慣和感受,強行改變別人,給對方施加壓力,常常會招致對方的反感和牴觸。

而不試圖強行改變對方,包含了對一個人的尊重,而尊重往往比控制更有效。

在生活當中,別人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往往是由我們自己教會的,尤其是愛情。

人們因爲愛而在一起,甜蜜、幸福、快樂,可是慢慢演變成後來的爭吵、鬧分手……

其實,那份讓你們幸福和甜蜜的愛從來沒有消失,它只是被你們彼此的控制所遮蓋,你想控制他的過去,儘管在他的過去裡並沒有你的存在,你甚至想控制他整個人,他的所有。控制一定不是愛,控制由愛衍生,可卻和愛背道而馳,當你被控制的心魔所操作,你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親手毀了愛。

真正的愛是互相尊重的,只有尊重了才有界限,而只有有了界限,你和他才能做爲兩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而只有作爲兩個獨立的個體,你們才能有相愛的可能。抹殺了邊界,同時也抹殺了獨立。

無論口頭上說著多愛多愛,潛意識卻在不停地把對方推遠,控制的作用除了能自欺欺人般的告訴自己他有多在乎自己,更大的作用在於慢慢玩死這段感情,死得又慢又痛哦,這是真正在乎感情和對方的人無法做出來的。

所以,正是那句話:別人如何對待你,都是自己教會的。

美國著名的諮詢專家斯蒂芬·科維曾提出一個「擔心圈和影響圈」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廣泛的擔心,比如家人的健康、單位的效益、社會的安定,乃至環境的污染等等。

我們可劃出一個「擔心圈」,把那些同我們在思想和感情上沒有特殊牽連的擔心剔除,這些事情我們無法進行實際控制。

而另外一些事情我們能夠做些工作去改變它,我們可以把這些事劃在較小的「影響圈」內。

聰明的人總是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內,在他們能做或能發揮作用的事情上努力。

而愚蠢的人則把注意力集中在「擔心圈」,他們關注的是諸如別人的缺點、環境中的問題等他們無法施加影響或不能控制的情況。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境況,正確的做法是:儘自己所能去解決我們能夠控制的問題,而像改變他人等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只有去面對和包容。

總想著改變別人,也是在給自己找不舒服。最後的結果不是別人改變了,而是自己越看越不順眼,自然也難得平靜。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