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拜登上任滿一週 民調:兩黨分歧巨大(圖)

 2021-01-28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2021年1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宣布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圖片來源:Anna Moneymaker-Pool/Getty Images)
2021年1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宣布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圖片來源:Anna Moneymaker-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月28日讯】(看中國記者肖然編譯/綜合報導)拜登入主白宮已滿一週,一項新的全國民調顯示,有54%的美國人贊成拜登總統迄今為止所做的施政,其中30%的人則表示不滿意。

福克斯新聞報導,1月27日發布的蒙茅斯大學民調顯示,在拜登總統任期開始時,在支持度上存在尖銳分歧。

根據調查,有90%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的施政。但在共和黨中,這一數字下降到了15%。在獨立人士中,拜登(Biden)有47%贊成率和30%不贊成率。

這似乎是第一份評估新總統支持率的電話運營商實時調查,顯示黨派之間存在巨大分歧。

川普擔任四年總統後,為了應對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瘟疫大流行和八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拜登進入白宮後即呼籲團結一致。蒙茅斯民意調查顯示,雖然美國人都希望在華盛頓進行兩黨合作,但只有少數人對總統能在兩黨間實現合作抱有信心。

7成以上的人表示,他們希望國會共和黨人找到與拜登合作的方法,而不是專注於控制拜登。自11月以來,該指數已上漲近10個百分點。但調查發現,6成的美國人至少對拜登能使國會兩黨更加合作抱有一定的信心,但只有2成非常有信心。 

蒙茅斯大學民意研究所所長默里(Patrick Murray)指出,「兩黨合作無疑是拜登時代的願望,但公眾對此的樂觀態度卻有些冷淡。」

蒙茅斯大學民意調查於1月21日至24日進行,有809名成年美國人接受現場電話接線員的訊問。調查的總體抽樣誤差為正負3.5個百分點。

共和黨領袖:拜登在錯誤道路上前行

拜登上任6天之內已簽署37項行政令,創下歷史紀錄,涵蓋氣候變遷、移民問題、抗擊疫情、取消加美輸油管道、種族議題等。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1月21日表示,拜登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實施了多個錯誤的措施,已開始向錯誤的方向前行。

這位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在新一屆國會發表講話時表示,「總統重新加入了失敗的《巴黎氣候協議》——這是一個可怕的協議,會讓我們自己給美國工薪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痛苦,而且不能保證中國或俄羅斯會履行承諾。事實上,美國已經在減少碳排放,而中國和其它簽署協議的國家則在不斷增加碳排放。重新加入只會扼殺美國的就業機會,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則會繼續呼嘯而過。」

「總統還單方面取消了Keystone XL輸油管道。他就任之後第一天的首要任務,就是消滅了數以千計的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包括工會工作崗位。他讓我們的強大盟友加拿大感到失望,並且逆轉了我們在能源安全方面取得的一些進展。甚至歐巴馬時期的國務院也曾得出結論,這不會對氣候造成損害。但是,只因取消該管道項目可能會讓人感覺它像是一件環保的事情,新政府就扼殺了這些工作機會。」他補充道。

麥康奈爾還批評了拜登政府發布大赦非法移民的提議。他說:「總統能夠、也應該將他的政府工作重點放在創造高薪的美國工作崗位上,而不是爲了自由主義的象徵主義而犧牲我們人民的生計。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將做好準備,願意並渴望幫助實現(爲美國人創造高薪)這一目標。」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1月23日接受福克斯採訪時稱,拜登政府上任第一週頒布的政策將「美國放在最後」,「把中(共)放在首位」。

「受益的是俄羅斯、中國(中共),我們的對手,而不是美國人民。」麥卡錫說,

他批評,暫停Keystone XL輸油管道項目削減大量工作,「並傷害了我們在加拿大境內的最大盟友」,而巴黎氣候協定「只會使中國(中共)受益」。

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要求參與國減排工業氣體排放量,並幫助中、印等開發中國家完成耗資巨大的能源轉型。各大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20年之前為此協議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川普政府認為該計畫對外提供太多的資金,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麥卡錫還批評拜登讓1,100萬非法移民擁有新公民身份,「那些失業的1,070萬美國人怎麼辦?」他說。

拜登還終止在南部邊界修建隔離牆的工作,而政府正研究重新分配修建隔離牆的資金。與此同時,至少9,000名洪都拉斯移民正在前往美墨邊境。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