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經濟全球化墜入冰河……(圖)
歷史上多次出現的經濟全球化都有謝幕的時候…(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1年1月11日訊】經濟全球化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就是一條條的資本河流,聯通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資本河流承載著信用,所以是信用將各國聯繫在一起。資本河流支撐了原材料和商品在國際間的正常流動,也將工業產能和農業產能輸送到世界上有需求的國家。
在這樣的時代,通脹幾乎是無法成患的,源於全球的工業產能幾乎可以無限擴張,可以滿足世界各地的需求;農業產能也可以穩定上升,不至於出現短缺。
在資本河流有序流動的同時,又帶來了全球的人員流動,而全球的人員流動又帶來了文化與宗教的融合和撞擊,也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
全球化看起來很美好,難道就沒有成本嗎?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很多人看不到而已。經濟全球化可以長期維持下去嗎?當然不會,就像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全球化一樣,也都有謝幕的時候。
第一,經濟全球化會導致一些國家的滅亡。
前面論證過,美國大選本質是基督教精神與移民之間的矛盾。一旦川普(特朗普)敗選,就意味著延續了200多年繁榮的、傳統的、依靠基督教精神建立起來的美國消失了,美國再也不是小政府、大社會、自由經濟模式的美國,當然更不再是燈塔,必然逐漸走向香蕉共和國(委內瑞拉是這類國家的典範),這就是典型的「亡國」。(經過1月6日之後,美國兩黨建制派已經公開聯合,這和前面預計的一致,他們本質就是一夥的,目的都是為了竊取國家的徵稅權。美國的前途已經只剩下革命,只有革命才能讓美國人民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國家)
不僅美國,支撐歐美發達國家的繁榮基石都是自身的信仰和民族精神,法律等都只是外在的表現。而移民的不斷進入已經讓歐洲國家陷入了深刻的危機之中,這顯然是經濟全球化之後左傾意識不斷侵入帶來的惡果,這也是亡國危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法國,她正在逐漸演變成「法蘭西斯坦」,走的是與美國一樣的亡國模式。
在這一歷史的關鍵轉折關口,英國依舊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的國家,就因為要保護自己的國家不至於「滅亡」,經過四年的努力終於脫離了歐盟這個大泥坑,逐漸開始擺脫歐盟法律和一系列左傾思潮對自己的衝擊。
國家由信仰和文化而定義,在這個基礎上才產生體制,一旦整體的信仰和文化出現改變,國家就不復存在。一些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一直不願意接收移民(當然更不接受難民),本質上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保護自己的國家。
經濟全球化對多數歐美發達國家造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對於東方文化體系來說,衝擊一樣嚴重。朝鮮為什麼不加入全球化?一旦參與全球化,平等自由的文化就會進入朝鮮,就會顛覆現在等級鮮明的社會形態,當民眾平等自由的要求成為社會潮流之後,金家擺在何處?傳統的金家的朝鮮也會亡國。
雖然有些類似朝鮮模式的國家,或許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加入了全球化,但對傳統的體質也會帶來嚴重的衝擊,最終一樣會脫鉤。這裡的核心是文化脫鉤,而文化脫鉤之後就必然帶來經濟脫鉤。
所以,經濟全球化威脅的是世界各國傳統的社會體制,這就是「亡國」危機,這是所有國家都不能承受的「成本」。
第二,主要國家的財政危機。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美國是最主要的資本輸出方,通過美元的資本輸出(當然,歐元英鎊日元等也有類似的作用,但與美國無法相比,基於經濟模式的不同,它們輸出資本的能力很有限),保證了信用在全球流動,支撐了物流在全球的有序流動,是全球化的支柱之一。
同時,美國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大兵遍佈世界各地,壓制各地的地緣政治矛盾,維持全球航線的穩定(維持全球航線穩定的成本是巨大的),這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支柱之一。
由此可見,上述兩點本身就是矛盾的,維護世界各地(主要是貿易航線)的穩定,需要維持很高的財政支出以維持龐大的軍力,同時,資本不斷輸出又意味著產業不斷外流,財政收入增長受到壓制,這就導致美國的財政赤字不斷擴大,讓政府的債務率不斷攀升。當美國政府的債務率上升到100%以上的危險區域之後,就不足以支撐遍佈全球的龐大軍力,就只能進行軍事收縮。隨著政府債務率的不斷上漲,財政危機就會逼近,美元購買力下滑的速度就會加快,就會面臨美元危機。
近年來,隨著美國政府的債務率不斷攀升,與之相伴的就是川普總統不斷從歐洲、中東等地撤出軍隊,就是上述矛盾的具體反應。
經過疫情的打擊之後,美國與發達經濟體的債務率均出現了飆升,債務危機已經是一觸即發的態勢。各國都會在2021年開始嚴厲打擊資本外流,挽救自己的財政,而美國也會加速從歐亞非等地撤出自己的軍隊(主要是陸軍)。
2020年,美國正在遭受大選帶來的憲政危機,這是典型的「亡國危機」,這是為經濟全球化支付成本的範本。美國的問題已經演繹在全球所有國家面前,2021年所有發達國家很可能都會陸續收緊移民,避免走上「亡國」之路。而人員流動本身就是資本流動的一部分,人與資本是不可分割的,這給全球化踩下第一腳剎車。而財政危機必然讓世界各國從2021年開始嚴控資本外流,國際間的信用流動就會被嚴重破壞,或者說全球的資本河流就會冰凍起來,這會給經濟全球化踩下第二腳剎車。美國加速撤出歐亞非的軍隊,各國只能加速整軍備戰保證自己的國防,讓財政問題繼續惡化,這是第三腳剎車。
第三是能源供給體系的變化,這是全球化的第四腳剎車。
全球商品生產可以不斷擴張的基石是什麼?是能源供給體系可以維持穩定甚至過剩。
在全球變暖時期,太陽輻射強,再加上化石能源的充足供給為農業提供了充足的電力水力、化肥和農藥,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穩定上升,為全球提供了穩定甚至過剩的動植物能源(主要指的是肉食和穀物)。在化石能源供給穩定甚至過剩的時期,在資本全球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工業產能也幾乎可以無限擴張。
所以,綜合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太陽輻射到地球的太陽能)可以穩定供給甚至過剩的時候,工業品就可以穩定供給,農產品的供給也有保證,原材料和商品就可以實現全球有序流動,就實現了低通脹。所以,蘇聯解體之後經濟全球化進入高潮,歐美和中國都因此進入了相對的低通脹時代。
當綜合能源供給下降的時候(主要指的是太陽輻射下降的時候),全球基礎商品(主要是農產品、食品)的供給能力就受到制約甚至下降,而部分工業品也會因能源短缺而短缺,此時,各國為了維持自身的社會穩定就會限製出口,全球物流產業鏈就會繃斷。當物流產業鏈繃斷之後,經濟全球化就結束了,這是第四腳剎車。
2020年因瘟疫的全球大流行,徹底改變了主要國家的財政與債務狀況;2020年也讓多數國家通過觀摩美國大選、深刻地認識了參與經濟全球化需要支付「亡國」這一高昂的成本;全球物流也會因能源問題逐漸遭到破壞,讓2021年成為徹底敲響全球化喪鐘的年份(註:如果主要國家之間在2021年爆發戰爭,或者病毒變異過程中很不幸地出現致死率更高的情形,經濟全球化就會「猝死」)。
人們對全球化的環境(主要是溫和通脹的環境)戀戀不捨,根源在於人類自身具有先天的惰性,這種「戀戀不捨」最不靠譜!在綜合因素的打擊之下,全球化解體,全球產業鏈斷裂就會讓世界進入商品短缺的時代,再加上能源短缺(動植物能源短缺是核心),高通脹時代就會到來。
在這樣的時期,供給短缺加上各國財政收支惡化,必然導致紙幣的地位飛速下降(參考很多國家歷史上紙幣變紙張的故事),「物」的重要性會快速上升,無形財富(行政權力、個人獨到的勢等等)最終決定每個人的前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