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 都會戒掉「這件事」(圖)
有智慧的人,都會戒掉「這件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層次越低,越愛面子
《孟子》裡有個齊人乞食的寓言:
一個齊國人,每次出門,必定是吃得飽飽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回家後,還總是得意洋洋向妻妾誇耀說,有錢有勢的人,又請他吃飯了。
因為從來沒見到什麼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裡面來過,所以時間長了,妻妾開始懷疑,便偷偷跟蹤他。
最後發現,她的丈夫根本不是去赴富人的酒宴,而是在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討要剩餘的祭品吃。
自古以來,愛面子是中國人的特點,所謂「天大地大面子最大」。
其實,愛面子在一定程度內,如果是出於個人尊嚴,也沒有什麼錯,所謂「人要臉,樹要皮」,誰不想被人高看一眼,甚至經常仰視呢?
但是,如果到了「打腫臉充胖子」的程度,愛面子就成了一種負擔,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而且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後往往反而讓人沒面子。
現在有不少人,月薪只有兩三千元,寧願吃泡麵、透支信用卡。啃老,也要買上萬元的包包,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買名牌的衣服,就是為了出門的時候感覺有面子。
心理學中認為:「所謂面子的本質,是害怕失敗的羞恥情緒。」
愛面子,恰恰體現出一個人內心的自卑和軟弱。
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在乎面子,越喜歡維護自己脆弱的尊嚴。
面子,不是別人給出來的
網上有句話:「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而當你一直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睡懶覺,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面子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而是靠自己的本事賺出來的。
《史記.准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仔細注視他一會,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俯下身子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集市上的人都譏笑他,「以為怯」。
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在一片冷嘲熱諷中,韓信把男子漢的面子都丟光了。但是,他也因此逃過大劫,之後一步步拜將封侯,叱吒風雲,走上人生巔峰。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時候,忍痛放下面子,才能活得更有面子。
人生在世,聰明的人目光長遠,看重裡子,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愚笨的人則看重面子,一味追求外在,常常苦不堪言。
聰明的人,不在意面子
有人說:「真正了不起的人,從來都是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沒有什麼了不起。而只有那些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才會狂妄地認為自己了不起。」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幾乎可以說家喻戶曉。
劉備能放下面子,不顧皇叔之尊,一再放低自己的身段,對隱居的臥龍先生一顧再顧,甚至寧可立在屋前等候,也不肯吵醒午睡的諸葛亮,氣得張飛暴跳。
放在一段傳奇故事中,這似乎並沒什麼難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都受制於自己的面子,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不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最重要的是,為了怕別人看不起,就不肯、不能從小且辛苦的起點做起。
反觀那些為了自己的事業,能放下不必要的面子的人,人生目標明確,為了達成目標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明確,對於要因此受委屈的準備明確,而這些「明確」,是放下面子,拋開面子羈絆,表達真實自己,和自己的真實目標親密接觸的基石。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台詞:「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而只有裡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愚蠢的人,容易被慾望控制,追求表面的虛假,所以才需要用面子來裝點自己。
聰明的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在物慾橫流間迷失自己,所以並不特別在意是否丟了面子。
因為生活,不是活在自己的面子裡,不是活在別人的眼睛裡、評價裡,而是活在真實和自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