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年來CPI首為負:到底是通縮還是通脹?(圖)

【看中國2020年12月14日訊】最近,國內就是通脹還是通縮的問題,又開始起爭議了,網上炒得熱火朝天。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討論一下,中國經濟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中國明年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最後分析一下我們老百姓該如何應對。

近日,2020年11月經濟數據發布,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同比下降0.5%,創下11年新低,這也是繼2009年10月之後首次負增長。用很多國內媒體上報導的話來說,就是非常罕見的一幕又出現了。時隔11年,中國CPI再現負增長。用直白的話來說,就是中國官方說,物價在同比下降。我不知道在中國國內的人對物價的體會是怎麼樣的,反正官方宣布物價指數在「下降」。


2020年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環比同比均下降(網路圖片)

與此同時,另外一份非常重要的數據也宣布進入緊縮狀態。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也就是PPI同比下降1.5%。雖然相比過去幾個月有所緩和,但這已是今年以來連續第11個月處於負增長區間,連續降了11個月。

CPI,反應的是消費物價,與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比如說我們蔬菜、水果、肉類、日用品、能源等方面的價格起落;而PPI,代表的是工業價格,也就是工業品的出廠價格,與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有著密切關聯。

一般而言,CPI、PPI雙雙負增長,且持續一段時間,就意味著經濟有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大家注意,我這裡的用詞,首先是要持續一段時間,不是說CPI一個月負增長就叫通縮;就算持續一段時間,也不一定就一定是通縮,而只是說這種可能性比較大。

為什麼個國內對通縮討論得這麼起勁呢?因為大家都害怕通縮。我們看看各國公布的經濟數據,特別是歐美,都是喜歡看到通脹上行的,就是喜歡看到商品價格適度上漲,因為這說明瞭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市場上消費的積極性比較高,大家都積極的買東西、消費,商品供不應求,所以價格適度上漲。當然,還有一種通脹是因為貨幣超發造成的通脹上漲,這種上漲就沒有前一種消費帶動的物價上漲來得積極。另外一個就是適度通脹也說明,不管是商品生產者還是市場上的商家,都是有錢賺的,因為產品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嘛!這說明他們有生產的積極性,這個生產和消費的大循環是良性的,是健康的,是可持續的。

當然,這裡說的是適度的通脹,如果超出一定範圍的通脹,或者說惡性通脹那就不行,是禍害了!

相比於通脹,通縮就全部都反過來了,市場上大家沒有錢消費,不管是工業品還是農產品,價格都不斷下跌。而這個又會打擊商品生產者的積極性,讓很多工廠關門、破產。所以,通縮比正常的通脹往往更為危險。而現在11月份的數據是陷入了 CPI\PPI雙通縮狀態,大家緊張也是可以想像的。

而且通縮一旦持續,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工廠倒閉,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房價、股票、債券等資產價格也會隨之下跌,債務鏈條也將出問題,可能帶來系列的金融風險。歷次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都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是不是說中國經濟就已經進入「通縮時代」?顯然不能輕易這麼快下結論。

無論是宏觀經濟數據,還是日常生活感受,都不支持這一點。雖說CPI負增長,但貨幣卻在高速增長。今年以來,中國廣義貨幣總量M2增速連續9個月超過10%,遠高於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同時中國的社會融資和信貸也都在高速增長。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通貨膨脹是個貨幣現象。按理說,中國貨幣只要高增,物價即使不上漲,也不應該出現負增長的極端場景。所以,這種現象和經濟學常識是背離的。有人說中國經濟不受經濟規律的支配,這是胡扯。中國可以不受萬有引力定律的支配嗎?貨幣和通脹的關係,就是經濟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貨幣超發倒追的通脹在中國已經數次驗證過了。中國不是例外。

剛才說的是貨幣超發現狀。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下。任何經濟數據和經濟理論,一定是源於大家的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是通脹還是通縮,我們只需要看看我們周圍的菜市場,看看商店超市,基本就可以明白個大概。

最近一兩個月,姜你軍、蒜泥狠捲土重來的報導不絕於耳。蔥薑蒜價格集體上漲,生薑價格更是創下近5年的新高,而且很多蔬菜水果日用品也都在漲價。大家的生活體驗,和高大上的統計局的經濟數據是背道而馳的。那麼到底是我們大家的日常感受錯了,還是統計局的數據偏離了方向太遠?這背後還有其他的玄機。

那為什麼貨幣處於超發狀態,高速增長,而CPI物價指數卻出現了負增長?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首先,今年整個CPI負增長,主要是由食品引起,受到去年高基數以及「豬肉週期」的干擾。通俗說就是去年的食品價格漲勢太猛了,特別是豬肉在其中的影響比較大。

去年11月份基數比較高「像豬肉非正常食品波動」,給整個CPI帶來的影響相當大。因此相對而言:我們看整體CPI近一段時間的波動都是有失真的狀態,比如過去一段時間漲幅比較大,它也是豬肉帶起來的。

去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更是每個月雙位數暴漲,這樣非正常的價格走勢,決定了CPI的起伏。今年年初CPI同比漲幅曾經一度突破5%,如今又下滑到-0.5%,背後都是豬肉價格的影響。

如果我們看核心CPI,也就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CPI物價指數,同比是增0.5%的,這一數據在這幾個月時間裏基本沒變。我們從核心CPI這個數字來看,通脹基本上是比較溫和的狀態,但是仍然是通脹,根本沒有任何通縮的苗頭。

而PPI方面,雖然還是在下降,但是降幅已經收窄不少。去年整體來說大宗商品的價格偏低,而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比如這幾個月大豆、玉米、紙、銅、鐵礦石的價格也是在瘋漲。而現在大宗商品之王石油的價格也即將啟動。中國所謂的PPI通縮的假象很快就會消失,

其次,CPI之所以下跌,是因為沒有覆蓋房價等資產價格的上漲,不能夠準確反映現實經濟的全貌。

如果我們看房價、看資產價格的這些年漲幅還是比較大的,所以衡量中國整個通脹究竟用什麼指標?怎麼去看?這些年來也是爭論不休,而且中國央行估計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這幾天,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的講話引起了很大反響。他在演講中指出:CPI反應的只是消費品的價格變化,並沒有完整反應整個社會經濟的通脹水平變化趨勢,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

什麼是資產價格?對於中國來說主要就是房價了,股票都不存在價格的的問題,都是熊市。房價雖然一路上行,但從來沒有被納入通脹的衡量體系當中,這就導致CPI與日常感受出現明顯背離。目前的CPI,主要包括食品、衣著、居住、交通、教育文化、醫療等指標。雖然有「居住」一項,但這裡的居住只包括房租、水電燃料兩項,且房租權重佔比不高,與房價毫無關聯,現在很多地方就算房價在漲,房租也是跌的。

我們試想,一旦把中國的房子納入CPI來綜合考量,那中國的物價指數可能全部要推倒重來。如今的CPI更不可能出現負增長,因為2020年,全國平均房價接近1萬元,與20年前相比,翻了整整5倍!

剛才說的還只是平均的上漲幅度,如果看一下一線城市和一些重點二線省會城市,很多地方的房價起碼漲了10倍,而這些地方的官方統計的CPI數據還只是上漲了1倍。這樣一對比,你就會發現,是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靠譜,還是大家的親身體驗更靠譜。

所以,如果綜合考慮食品不正常的波動因素,以及房價納入CPI等因素,說明中國不是通縮了,而是繼續還在通脹!

準確來說,應該是資產價格在通脹,食品糧食等在通脹,原材料在通脹,而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是處於通縮的,因為中國產能過剩,很多工業品沒人買,大家消費能力越來越差了。這可能更接近現實的經濟。

之前我說的,富人在通脹,窮人在通縮,對應的就是富人利用信貸的債務槓桿,讓資產價格大漲,富人的資產處於通脹的狀況。最近統計的全球富豪的財富今年以來增加了3.9萬億美元,說的就是富人的通脹情況。而窮人很多是處於失業、收入下降的狀況,很多支付不起賬單,沒有收入來源,朝不保夕,正陷入了通縮的泥潭。

一般來說,CPI如果負增長,意味著央行將會進行貨幣寬鬆,降息來刺激經濟,貨幣寬鬆週期開始。但是這一次,央行並不會因為CPI、PPI負增長,就再次步入大降息之路。

之前講過,中國第三季度的貸款利率已經開始轉向,從負轉正了,而且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等利率指標都在開始上行,中國將進入信貸緊縮週期。貨幣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勢所趨。畢竟,這樣大水漫灌的舉措,是疫情下非常規的行為,不是長久之計。再不轉向,繼續寬鬆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近期央行反覆強調:貨幣政策要回歸正常化,對房地產「灰犀牛」要警惕,現在不存在長期通縮,也不存在長期通脹的基礎,強調貨幣政策還是中性穩定適度,這樣的基調仍然會保持。這些都是貨幣從緊的信號,看不出任何對通縮的擔憂,因為根本就沒有通縮。

反而現在最該擔心的是貨幣緊縮之後,債務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問題。因為這個不管是對企業部門還是對家庭部門,都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大事。

央行三季度報告已經明確:要穩槓桿也要防風險,且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語出驚人:中國經濟復甦走在前面,已經到了研究前期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現在要堅決降槓桿。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更是直言不諱: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這些大佬的每句話,背後都有深意,不是隨便說說的。猛虎下山,對於螞蟻來說就是一場颶風。通脹依然凶猛,未來槓桿收縮之下,可能是一場血雨腥風,大家都要做好準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財經冷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