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紅的馬保國是誰?拆解他的生意經(圖)


馬保國這個年近七旬,打了敗仗就說人家「不講武德」的自稱渾元太極拳掌門人進入大眾視線。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0年11月28日訊】彷彿一夜之間,「不講武德」、「我大意了啊沒有閃」、「耗子尾汁」……這些詞語就出現在各個場合,加上各種配套的視頻,讓說出這些話的馬保國又火了。2020年5月,這個年近七旬,自稱渾元太極拳掌門人進入大眾視線。在一場自證實力的比武過程中,結果被對手三拳打倒,引來了全網關注。

網友又很快找出他1月發布的一段視頻。同樣是馬保國與一名年輕人比武時被打敗,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鼻青臉腫的馬保國在視頻裡控訴年輕人「不講武德」。

死不認賬的倔強,以及「一代宗師」的虛幻人設,讓其充滿了濃濃的喜感。不管是百度搜索,還是微信指數,馬保國的熱度是一條向上、非常陡峭的曲線。

很快,流行度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圍繞其商業版圖也在悄悄擴張。

嗅覺靈敏的商家早已察覺了馬保國背後的商業價值。雙11的時候,「耗子尾汁」這個商標就已經被搶先註冊,分類是廣告營銷。而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台上,在手機殼、衛衣、滑鼠墊等產品上,馬保國成了熱門標識。

馬保國本人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11月15日還發微博表示自己已經退出武林,「回歸平靜生活」。但轉身,他就宣布收到了電影《少年功夫王》的邀約。

「電商在線」發現,馬保國已開通實名認證的快手賬號,11月25日晚上6點進行直播。

這一刻,馬保國的商業變現,有了新的契機。

自創渾元太極拳在英國發家

馬保國在2008年出版的《我在英國教功夫》一書裡,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武術背景:祖父馬忠義是家鄉有名的武林高手,後來在解放戰爭中壯烈犧牲。父親是自己的第一位師傅,自己7歲就開始習武,從小打下了深厚的武學基礎,成為形意拳大師尚濟的親傳弟子。

但在來到英國之前,馬保國的職業生涯和武術是毫無關係的。高中畢業後,他曾在山東參軍,6年後被分配到河南當工人。高考恢復後,馬保國考上了南陽師專,而後又被省交通廳選拔為儲備幹部。再後來,馬保國還考上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繼續深造。

轉折發生在2001年,為了送兒子馬曉陽去英國攻讀MBA,欠下了巨款。為了償還債務,馬保國決定到英國教拳賺錢。

當時的歐洲正興起東方武術熱,很多英國人看到這個不遠萬里來教武術的中國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報了班。馬保國也善於營銷,面對挑戰者的時候,他並不直接和學員比拳,而是比推手。

在一場表演賽中,馬保國面對一名體重125公斤以上的英國大力士的挑戰,輕鬆用「化勁兒」取勝。這種方式沒實戰意義但是噱頭十足,使得馬保國漸漸在當地打出了名堂。

2004年,馬保國在英國拉起了太極的大旗,創建了英國渾元太極拳協會,擔任首任會長,正式包裝出了太極宗師的人設。

據馬保國本人統計,他先後在英國收了20多個弟子,這些弟子將他的功夫傳到了三個國家,開設了30多個教學網點,共有上千名學員。

2002年,馬保國在英國集體授課的學費一天是40磅,以每天20人報名計算,馬保國在英國一天的收入就可以很輕鬆。

2007年,馬保國結束了在英國五年的教拳生涯,開始闖蕩國內市場。為此,他還專門出版了《我在英國教功夫》一書,鼓吹自己的武術實力。

出口轉內銷,馬保國開始以太極宗師自稱,還創立了渾元形意太極門。為了打造渾元形意太極門這塊招牌,甚至不惜重金聘請英國拳王歐洲MMA冠軍皮特拍了一場對打戲。

吃敗仗武術宗師的商業變現

2015年秋,馬保國與兒子馬曉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創辦了上海渾元國術館,房地產中介鏈家的數據顯示,附近23平方米左右的房間月租就達到了5200元。根據網上流傳出的渾元國術館招生簡章,平日班75小時售價5800元,週末班75小時售價7800元,一對一私教課每小時400-1000元,巔峰時曾有30多位學員學藝。

渾元國術館曾在「武術之家」、「中歐校友國學會」等多個公眾號發自己的推廣文章,而在大眾點評上這家門店已顯示停店歇業,評論顯示該店在2017年就經常開開停停,生意做得並不好。

而在商業變現的另一條路,大到官方活動,小到商業剪綵,每一場活動背後都是源源不斷的現金入賬。今年5月,馬保國被一名普通武術愛好者30秒打倒,場面十分尷尬。但馬保國雖說輸了比賽,卻贏了熱度。那場付費直播熱度空前,以5元一張門票計算,該比賽直播門票收入近60萬元人民幣,馬保國從主辦方手裡拿走的分紅就有20多萬。

宣布退出江湖之後,馬保國又獲得了登上電影舞臺的機會。11月17日,馬保國已與電影《少年功夫王》編劇、導演鄭陽,聯合出品人、演武堂創始人王建剛一起,就自己參與電影拍攝和後期合作進行了協商。

前幾天,馬保國發微博稱開通真愛粉,不到2小時就有200多人加入,會員價格也從2.2元一度漲到15元。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從武林宗師的人設崩塌為「不講武德」,馬保國背後的生意卻一直穩賠不賺。

中國網際網路每一次熱潮都能刷爆微博、豆瓣、抖音等平臺,製造出專業機構都望塵莫及的上億級別的流量。

流量的背後,是商業變現的無限可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