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影子政府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圖)


華盛頓沼澤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954年,冷戰陰雲籠罩世界,有一幫傢伙,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豪華的彼爾德伯格飯店集會,閉門談論時局,這個會議被稱作彼爾德伯格會議。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將這一組織命名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此後,每年5月或者6月,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在不同國家召開4天的會議,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會場一般都設在偏僻小鎮的星級賓館,因為這樣可以遠離大都市的聚光燈和避開好奇的民眾。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年會從來不會在一個地方舉辦兩次。每次開會時,會場遍佈武裝警察與保安,方圓300米內禁行。與會者要通過多層關卡盤查才能進入。

賓館在會議期間停止向公眾開放,所有非俱樂部成員的客人必須退房,臨時僱員們則被遣送回家;留下的工作人員,不准私自看望任何與會者,不能與任何俱樂部成員交談——除非被叫去問話;如果透露任何與會議有關的信息會立即被掃地出門。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不歡迎一切媒體拍照或採訪。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用擔心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而如果媒體參與進來,與會者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論調發言。

這樣的會議政客雲集,包括了金融界、商界、學界、新聞界的精英們,有大學校長和教授,也有大公司的執行官。如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英格蘭銀行代表、美國運通銀行代表,可口可樂、英國石油、谷歌、菲亞特、殼牌石油、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秘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

一些政商名流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的「常客」。從1957年開始,基辛格幾乎參加了每一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大通曼哈頓銀行前主席戴維・洛克菲勒比基辛格的出勤率還高;前美聯儲主席、歐巴馬的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保羅・沃克爾從1982年開始,參加了幾乎每一屆彼爾德伯格會議;愛爾蘭政治家、BP、高盛等多家跨國公司董事彼得・薩瑟蘭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組委會成員,參加了1989年之後的歷屆會議。

《金融時報》記者戈登特日爾1976年因發表了一篇相關文章被解雇。1998年,一名蘇格蘭記者由於發表了與會議有關的報導,被當局拘留了數小時。Daniel Estulin是最著名的彼爾德伯格追蹤者之一,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掌控政府、大企業和任何發揮權力的組織,他們常用的手段就是保密。因為他們不希望你我知道他們討論些什麼。」

在Daniel Estulin的暢銷書《彼爾德伯格集團》中曾經記錄:大約有80名成員多年來經常參加會議。有些人被邀請來是因為彼爾德伯格人認為,那些人也許在他們的全球主義計畫裡可能成為有用的工具,並在隨後幫助其被選舉到非常有權勢的位置。沒有留下任何印象的一次性被邀請者,自然被扔到一邊了。

Daniel Estulin還發現很有趣的巧合:比爾・克林頓1991年出席彼德伯格會議,在1992年就獲得了民主黨提名,並被選舉為美國總統。托尼・布萊爾1993年出席彼爾德伯格會議後,於1994年7月成為黨魁,並於1997年被選舉為首相。喬治・羅伯遜,1998年出席彼爾德伯格會議,1999年8月被任命為北約秘書長。

翻開會議出席者名單,將不難發現其中奧秘。如戴維・洛克菲勒、康拉德・布萊克、艾德加・布隆褔曼、魯伯特・默多克和桑納・雷德史東等媒體大亨都在受邀之列。他們替這個秘密社團保密,就是世人甚少聽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這個名字的原因。

每屆彼爾德伯格會議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通常在會議之後的兩三個月,就能探尋到「全球影子政府」最新陰謀策劃的蛛絲馬跡。彼爾德伯格會議上作出的決定稍後會成為八國峰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既定方針。人們相信,這個神秘的組織實際上是一個重新塑造世界格局的「全球影子政府」。

本文留言

作者徐榮 整理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