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小心!這十個異常現象是地震前兆(圖)

 2020-10-27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翻閱古代史籍,有很多專門記載地震現象的五行、祥異等門類,保存了古人對地震前兆的認識及對地震預兆認識的一些總結,其中也不乏科學的成分。
古人往往將天象變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地震是極其複雜的一種自然現象,很難做到準確預測和預報。翻閱古代史籍,有很多專門記載地震現象的五行、祥異等門類,保存了古人對地震前兆的認識及對地震預兆認識的一些總結,其中也不乏科學的成分。

徵兆之一:天象變化

古人往往將天象變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現象最多。如《漢書·卷七十五·翼奉傳》中,翼奉引〈小雅十月之交篇〉強調,日食後必會發生地震,說「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並認為「天變見於星氣日食,地變見於奇物震動」

當然,直接視星相變化為地震前兆的記載也不少。在歷代五行志中,記錄了個別星象變化與地震的聯繫,如《虞鄉縣誌·卷十·舊聞考》載,清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十五日夜,隕星如雨,繼而地震,而且連震不斷,「十月初七日,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又震」

徵兆之二:地發雷聲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十八日,秦州地震前的「地發雷聲」現象,在《舊唐書·卷三十七·五行》中有十分明確的記載,「先是,秦州百姓聞州西北地下殷殷有聲,俄而地震。」

河北《三河縣誌》保留有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巳時京師大地震前的一些徵兆,如:「有聲自西北起,殷殷如雷,其聲漸近」,「忽然地底如鳴大炮,繼之以千百石炮……儼數十萬軍馬飄沓而至」

徵兆之三:動物異常反應

《晉書·卷二十九·五行志下》有載:「晉穆帝永和十年正月丁卯,地震,聲如雷,雞雉皆鳴。」

《大唐開元占經》是唐代收集整理古代天文文獻資料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震前老鼠反應異常的記載,如:「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鳴,地方屠裂。」

徵兆之四:天氣異常

古籍中將異常天氣,如太白晝見、冰雹赤雪、雲霧蔽天、霪雨水旱、季節反常、風霾等的發生,與隨之發生的地震聯繫在一起的記載也較多。

如關於雪雹與地震的記載有:《宋史·卷二九五》載孫甫給宋仁宗呈十二事,其中「河北降赤雪,河東地震五六年不止」,「忻州趙分,地震六年。每震,則有聲如雷,前代地震,未有如此之久者」。

孫甫認為這些自然現象都是「政事弛,賞罰差,百官廢職,所以召亂也」,而要「應天之實」,必須「救陰盛之變,莫若外謹戎備,內製後宮」

明代史籍中還留下了風霾霪雨與地震相連的記載,如《明史·卷二一五·周弘祖傳》載:隆慶初年鄧洪震以地震言事,其疏中有:「入夏以來,淫雨彌月。又京師去冬地震,今春風霾大作,白日無光。近大同又報雨雹傷物,地震有聲。」

地方誌中歸納的六個地震前兆

歷史上地震多發地的有關方誌中,也保存有地震徵兆的記載或總結,如《皇朝經世文四編·卷十·學術地學》載有龔華民所歸納的「地震之兆」、「六端」,這六端又被寧夏《隆德縣誌·卷四·拾遺震災》所轉引:

1.井水本湛靜無波,倏忽渾如墨汁,泥渣上浮,勢必地震。

2.池沼之水,風吹成縠,荇藻交縈,無端泡沫上騰,若沸煎茶,勢必地震。

3.海面遇風,波浪高湧,奔騰澎湃,荇藻交縈,無端而泡沫上騰,有若煎茶之沸,是為地震之兆……若風日晴和,台颶不作,海水忽然澆起,洶湧異常,勢必地震。

4.夜半晦黑,天忽開朗,光明照耀,無異日中,勢必地震。

5.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雲如縷,蜿如長蛇,橫亘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

6.時值盛夏,酷熱蒸騰,揮汗如雨,驀覺清涼,如受冰雪,冷氣襲人,肌為之栗,勢必地震。 縣誌作者還十分明確地說:「居民如遇此六兆,急宜趨避,以防不測之災」。

責任編輯: 唐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