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出手干預人民幣升值的深層原因(圖)
中國央行出手干預人民幣升值的深層原因。(圖片來源:Comugnero Silvana/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0月13日訊】10月10日,中國央行意外發布消息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零)。
01歷史政策動機及影響
2018年8月6日起,中國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與現在相反),當時背景是人民幣連續八週走貶,創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最長連跌記錄。
中國央行2018年上調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目的為了增加遠期售匯的摩擦力,進而穩定匯率。
2018年8月,在政策公布後,離岸人民幣匯率迅速反彈,此後匯率重新走貶,但貶值趨勢明顯變緩。
但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也增加了外貿企業匯率套保成本(不套保又將面臨匯率劇烈波動衝擊),擠壓了外貿企業利潤空間。
此外中國央行上調售匯業務準備金率這個行為本身也對外釋放了中國央行認為人民幣匯率存在貶值壓力的預期,誘導看貶預期蓄積,一定程度上對沖了政策影響。
02相反的動作與動機
2020年10月10日,中國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重新下調為0,動作與2018年完全相反;而本輪下調背景是人民幣連續4個月升值,也與2018年完全相反。
顯然,下調風險準備金率這種降低遠期售匯摩擦力的行為,或助力人民幣匯率下挫。
2018年中國央行意圖驅動人民幣升值(對沖貶值趨勢),而當前政策的出臺則是中國央行意圖驅動人民幣貶值(對沖升值趨勢),目的都是將人民幣匯率控制在區間內震盪。
03中國央行的動機
中國央行動機或有以下幾點:
1、中國央行多次強調維持人民幣區間內震盪,以過去一年的觀測來看,中國央行屬意的區間是6.8-7.2,現在顯然已經突破了上限,已超6.7,這與中國央行意圖不符。
2、突破下限固然會招致熱錢外流,影響國際收支平衡。但突破上限卻也將壓製出口。企業創匯能力是匯率的基本面,匯率突破上限反過來會影響匯率基本面惡化,創匯能力下降也將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由於海外受疫情打擊產能尚未恢復,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從宏觀數據上尚未明顯顯現(美國貿易逆差攀升至14年最高,反過來也喻示中國出口受到打擊較少),但對很多生存力較差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影響卻已經顯現,匯率連續升值已將這些中小企業最後的利潤空間剝奪。
3、近期熱錢呈現流入趨勢(但經常項持續逆差),國際收支較為平穩,使得中國央行有能力騰出手來兼顧一下匯率基本面(企業創匯能力)。從這個角度理解,中國央行有動機將匯率重新穩定在6.8-7.2區間,來穩定出口企業的匯率生存環境。
4、淨外需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匯率升值顯然將抑製出口增加進口,減少淨外需,進而會壓制中國經濟反彈無力。
5、調降準備金這個行為本身就可以降低企業資金流動的摩擦力,促進出口。
6、宣示中國央行對匯率的信心。進而影響資金流入中國的信心,以信心刺激資金流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對沖資金外流摩擦力下降。
總體來說,以匯率升值吸引熱錢流入(金融項順差)是一種較為極端的、不可持續的穩定國際收支的手段;
而以匯率貶值提高淨出口(經常項順差)則是一種更具可持續性,更顯平和的穩定國際收支的手段。
在匯率連續貶值的背景之下,中國央行或無法顧及太多,只求先穩住國際收支就行,哪怕手段不可持續;但在匯率連續升值的背景之下,中國央行顯然會更傾向於提高國際收支的可持續性,截然相反的政策就此出臺。
然而,當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構建於熱錢順差之上,具有脆弱性。又逢美元貨幣寬鬆與恐慌情緒反覆循環激盪,刺激海外美元流動性大幅震盪,各新興經濟體頻繁受到美元流動性的衝擊。
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意圖控制匯率重回合理均衡區間,或會波及到熱錢流動趨勢,脆弱的國際收支平衡會否或就此受到影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